谭鹰,男,1970年6月生,中共党员,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1992年毕业后,谭鹰扎根肇庆怀集岳山林场。他克服艰苦条件,参与秃杉引种试验。2004年起,他助力林场向公益保护区转型,推动保护区建设。近年来,他创新科普宣教模式,打造科普研学基地,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和文创产品,吸引更多人关注生态保护。谭鹰曾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好人”“肇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扎根岳山 传承光荣传统
1974年,肇庆怀集岳山林场开启了“岳山造林大会战”,万名青年走进荒山,开启了广东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序幕。1992年,怀揣着对林业的满腔热情,谭鹰从湖南来到肇庆市怀集县岳山,成为岳山造林的第二代建设者。
然而,初到岳山的谭鹰发现,这里比家乡还要偏僻。交通条件极差,从蓝钟镇到林场的十几公里泥泞小道,他只能搭乘村民的摩托车,一路颠簸上山。山上条件艰苦,他们住在约4平方米的平房中,不通水电,只能烧柴火做饭。谭鹰坦言:“当时我也动摇过,但先辈们造林大会战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我希望自己学有所用。”最终,他选择扎根这片山林,把家安在这里,全身心投入到珍稀动植物保护和资源监测工作中。
秃杉育苗 守护绿色希望
1994年,谭鹰利用专业所长,与林场技术人员一起,对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林中活化石”之称的秃杉进行引种试验。他们通过无性繁殖剪枝扦插技术,成功培育了1万多株秃杉苗。这项工作不仅填补了林场秃杉人工培育的空白,更为这片林海注入了新的希望。
经过30年岁月的洗礼,当年的秃杉苗如今已长成高20多米的参天大树,形成了一片百亩秃杉林。这片林海见证了谭鹰的坚守与付出,也成为了岳山林场的生态瑰宝。2004年,随着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成立,谭鹰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林场从经营性质向公益性质的转变,并不断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如今,保护区内布设了90多台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分析。豹猫、白鹇、斑灵狸、仙八色鸫、红嘴相思鸟、蛇雕……这些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纷纷现身,成为保护区生态良好的生动注脚。
创新科普 传递绿美理念
近年来,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这离不开谭鹰及其团队的默默付出。过去一年,谭鹰在做好资源管护、科研监测和社区共管的同时,创新了保护区的科普宣教模式。
“我们打造的‘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正式对外开放。”谭鹰介绍,基地场馆通过大量珍贵的视频影像、老照片、老物件和档案文件,还原了岳山造林大会战的艰苦历程。自开馆以来,来访人数已超过1.5万人次,让更多人真切感受到了绿美广东的理念和“岳山造林”的光荣传统。
“此外,我们结合保护区自然资源实际,开发了相应的自然教育科普课程、IP形象及相关文创产品。”谭鹰说,保护区推出的IP形象“大山”以豹猫为原型,用Q萌的护林人形象吸引公众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另一个IP形象“青青”则以蓝钟杉为原型,象征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决心。
如今,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绿美广东的亮眼名片。放眼望去,万木葱茏,群山苍莽,森林覆盖面积达92.6%,陆栖珍稀濒危脊椎动物达47种。谭鹰30余年如一日的坚守,恰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最生动的诠释。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