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丹,男,汉族,1950年3月生,藉贯浙江龙游人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画院油画专业艺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香港〈国际美术报〉编委、重庆一丹画院艺术与学术主持、曾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受邀组建重庆科技学院艺术系,任艺术系主任;与此同时受聘为广州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无党派人士。长于油画、中国画、雕塑、书法与中文写作。从童年起因受家庭影响而开始醉心于艺术。传统戏剧中那些精美的造型和哀婉凄绝的浅唱低吟在我脑海里留以深刻的影响;稍长后中国书法中那种仿佛带着某种灵魂的线条和游走的律动更使我心驰神往——这一切最终成为我日后艺术生命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和难以割舍的缘分。受家父马如琪先生、家兄马一平先生的影响而走上了为艺之途。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有刘国枢、魏传义、夏培耀、冯星萍、白德松。张声显、张雪凡、杜泳樵、杜显清、张方震、王元寿……诸先生,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80年代在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油画教育家刘一层先生。代表作有:油画《长街系列》《偶像系列》《如梦令系列》《故城系列》《威尼斯梦幻系列》《花魅系列》等;领衔中国画《浩气长流》第四部分《信义和平》的创作。创作有中国画人物肖像系列《忧患时代的爱情》、《世界文化名人肖像系列》等;雕塑《高高的朝天门》《藏地风情》《孔子像》《沉思——一段马斯涅关于爱的柔情叙事》等;作品多次获奖,其中油画的《火车从那年夏季开来获重庆直辖十年金彩奖》;发表论文:《关于中国油画的重新思考》、《回首“85思潮”》分别于2004年、2005年发表在中国大陆核心艺术期刊《美术观察》上创作手记《在历史的镜像前沉思》刊载于2005.11、12合期《重庆与世界》;《在历史的镜像前沉思》和《遥祭那7.7的号角》刊载于刊载于巨型画集《浩气长流》“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20122005年10月在重庆大都会举办以《本土·人质》为题的个人油画展,著名艺术批评家邱正伦评价如下:“……站在当代艺术的特定立场,马一丹对现实主义艺术进行了开创性的视觉阐释和坚持性的独立探索。也就是说,马一丹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不仅是开放的,而且是独辟蹊径的。今天人们在触及现实主义作品时,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历史的不良记忆而心有余悸。马一丹的艺术态度是极为鲜明的,也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他将包含中国本土人性的深度思考毫不犹豫地采取了现实主义的立场,还原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尊严和独特品质。因此,我想从一个更特定的角度来看待马一丹的现实主义,或许更能接近马一丹的绘画艺术创作。那就是马一丹的现实主义包含浓厚的本土主义意味和诗意倾向……”2005年4月,参与由中国著名的民间思想家王康先生发起的,旨在全方位表现中国抗战,有史以来最长的,近1000米的巨型中国画史诗长卷——《浩气长流》,并担纲第四部分——《信义和平》的领衔画家。创作了包括《国民参政会》《北洋遗老》《地方实力派爱国将领》《边沿政治人物》《战时资源委员会》《敌伪汉奸》《国民革命军指挥序列》《二战国际外交风云》《瀚海星空——美军两洋作战》《中国——百年华夏的历史天空》等重要画段。2009年10月重庆电视台播出专访《在历史的镜像前沉思》——马一丹与800米巨型中国画历史长卷《浩气长流》的不解渊源。2009年4月作为《浩气长流》创作组代表为连战、吴伯雄、郝伯村、刘兆玄、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日本国前首相村山富市等政要的接见。2011年中国画作品《爱因斯坦、奥本海默与曼哈顿计划》与《民国奇人苏曼殊与其母和合仙》参加东京国际艺术大展之《全日中展》获金奖代表《浩气长流》创作团队为台湾政要郝伯村、吴伯雄、连战、刘兆玄、马英九和日本国前首相村山富市创作水墨肖像画作为礼品回赠。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