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奇帛,男,1959年5月生,海南华侨中学退休教师。2024年4月28日,在65岁生日前,吕奇帛完成了第153次献血,这也是他在献血年限内的“最后一献”。这样一位平凡而又非凡的“闯海人”,用自己的热血和坚持,点亮了无数生命的希望之光。吕奇帛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2019年度海南省无偿献血功勋奖等荣誉。
从“闯海人”到“献血英雄”
吕奇帛是一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闯海人”。1988年2月,他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梦想,从黑龙江来到海口,成为海南华侨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在教学岗位上,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了学生的成长之路。
在生活中,他更是一位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献血英雄”,在海南的第一次献血便是缘于一次买书经历。1998年2月,吕奇帛来到海口市明珠广场的创新书店买书,偶然间发现一辆献血车停在路边,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路人宣传新的献血知识。当时,吕奇帛心生好奇,便走上前去了解。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他毫不犹豫地捐献了全血200毫升,这是他在海南的第一次献血。
吕奇帛回忆,早在大学时期,他也曾献血帮助过同学,工作后在黑龙江也曾献过几次血。正是这样的早期经历,为他日后成为“献血常客”埋下了伏笔。
献血路上的坚持与带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吕奇帛的献血方式也从单纯的全血捐献拓展到了机采血小板。2004年8月18日,他首次尝试机采血小板,这种更为精细的献血方式,让他能够为更多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从那一刻起,吕奇帛的献血之路更加坚定而执着,每当有紧急之需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前往海南省血液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
据海南省血液中心统计,截至2024年4月28日,吕奇帛献血153次,包括15次全血(总量5800毫升)和138次机采血小板(223个治疗量)。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吕奇帛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是他对社会的无私与奉献。
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哥哥也主动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此外,吕奇帛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前往三亚、万宁、澄迈等市县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科普工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