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师德楷模 > 李余礼

李余礼

射阳县海河镇条海村退休教师

  李余礼,男,1940年3月生,中共党员,射阳县海河镇条海村退休教师。年过七旬的他拿出了毕生的积蓄,创办了留守儿童校外义务辅导站,坚持9年为留守儿童开班授课从未间断,李余礼的善举感动着乡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乡贤的本色。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射阳县海河镇的留守儿童校外义务辅导站已从2007年的1个变成现在的11个,为当地留守儿童助学更筑梦。新华社江苏分社、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盐阜大众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过李余礼的事迹。

  2007年,他创办了第一个留守儿童校外义务辅导站

  退休在家的那几年里,李余礼看到本村不少青年人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生活和学习,放学回去无人陪伴,更无人辅导功课,显得孤单可怜;还有一些父母在附近企业事业单位上班,孩子住校,可一到周末假期,孩子们便去网吧打发时间,甚至学坏,这成了父母的一桩心思。和学生相处了四十多年的李余礼决意要发挥余热,为这些孩子门做一点事,哪怕再苦再累他都不怕。

  2006年一天雨夜,本村老人张旺带着孙子小军敲开了李余礼家的门,“李老师,你看我这上二年级的孙子小军有两道数学题不会,我和他奶奶大字不识一个,儿子、儿媳妇都在外地打工,我们想教他难啊,请你教教他。”张旺急切地说。正在吃晚饭的李余礼赶忙放下饭碗,给小军认认真真地讲了起来,谁知道这一讲便改变了这位退休老教师以后的生活轨迹。

  送走爷孙俩后,李余礼越想越不是滋味,想到身边的留守儿童,他心生疼惜,在“白发族”的看护下,虽然不愁吃穿,但教育却成了大难题。

  这更加坚定了李余礼创办留守儿童校外义务辅导站的决心。起初,他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不理解和极力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李余礼的决心,老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家人。于是,李余礼迅速腾出家里一间房,买来2块黑板、4张桌子、12个凳子,就这样“余礼留守儿童辅导站”简单地开张了。

  辅导站陪伴着留守儿童走过了9个年头

  办辅导站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办学初始,李余礼的做法遭到过别人的非议,有些人认为一个退休的教师,拿那么高的退休工资,不在家安享晚年生活,偏偏办起了义务辅导站,要么图财、要么图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质疑的声音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李余礼德行善举的赞扬与尊重。

  去年,村里的木工张正飞来为辅导站装潢,干了24天。工程结束后,当李余礼将近万元的工钱给他时,他说什么也不收。“李老师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这么付出,我们就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在这9年的时间里,过来学习的孩子已达500多人次。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狭小的办学阵地和紧缺的教学器材又成了老李的“心病”。一心为留守儿童着想的李余礼和家人商量着拿出积蓄进行基础设施“扩建工程”。他花了20多万元在门前的场地上建起了17米×17米的夹板玻璃房,并逐年添置课桌、电脑、钢琴等教学设备;他的子女们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也先后赞助给辅导站电子琴、腰鼓、洋鼓、军号和活动的服装,每逢节假日,他们还会从外地给孩子们带回大包小包的巧克力、奶糖和水果;就连开始反对他办站的老伴陈必云也成了炊事员、卫生员、安全员,当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农活忙时,她就得帮着接送孩子。辅导站已然成为留守孩子们学习娱乐的好场所,成为家庭教育的“好帮手”。

  独具特色的教学帮助留守儿童变“学霸”

  渐渐地,义务辅导站办得有声有色起来。留守儿童学习属于"看天收",有人管好一点,没人管就差一些。除了督促和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李余礼还得想办法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他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玩具,制作各类学习卡片1000余张,自编《音序歌》、《单韵母歌》、《复韵母歌》、《刀子歌》等教学儿歌十几首,各种手段都用上,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互动互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就这样,不少原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留守儿童,在他的辅导下变成了“学霸”。一个名叫小杰的男孩子,上学时门门功课不及格,哪个班主任都不愿意要,经过李余礼的辅导后,五年级的小杰这学期荣获了“三好学生”的称号。

  朱国芳是海河镇海湾村人,从其他人那听说了李老师,便把孙子送过来。她的孙子过去顽劣,家长老师都拿他没办法,数学考试从没及格过,“在李老师这学了一学期,孩子懂事多了,期末数学考了97分。”朱国芳感激地说。

  罹患癌症历经8次化疗始终不放弃教学

   在李余礼的带动下,有个人出资,海河镇先后办起了11个义务帮助留守儿童的辅导站,李余礼的辅导站则成了中心站、示范站、样板站。老李除了管好自己的辅导站外,他还成了“流动辅导员”,给各个辅导站送去自己制作的拼音棋、拼音彩板和报刊杂志,辅导孩子们用简单易学的方法学拼音、学电子琴。寒暑假里他还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乒乓球、讲故事和歌咏比赛,并自己掏钱为获奖者颁发奖金奖品。

  2014年7月,李余礼被查出罹患癌症,先后进行8次化疗。每次化疗的间隙,回家休养的他还挂念着要给孩子们辅导。家长们知道老人身体不支,不好意思再将孩子送来,家人更劝他不要再操这份心。但老李就是闲不住,总是瞒着家人去别的辅导站看看,指导一下。

  现在闲暇之余,李余礼都会拿着一把长尺、几只彩笔,静静地坐在玻璃房里,给孩子们绘制拼音卡、拼音棋。“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才能感到生活的充实和生命的意义。”李余礼说。

  这个暑假,老李感觉身体好了一些,他的辅导站立刻又热闹起来,孩子们的读书声每天都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房子里响起。

  

    猜您感兴趣

    师德楷模

    李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