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庆,女,1974年生,朱码中心小学教师
为了给大伯和婆婆治病,花费了50多万元;大伯去世后,又义无反顾地挑起抚养3个年幼孩子的重任……刘玉庆,涟水县朱码镇中心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用爱温暖着一个家庭。
“婶婶,您就是我们的妈妈”
每逢母亲节,大伯家的孩子们都会买束花儿或礼品送到刘玉庆面前,亲热地道一声:“妈妈,节日快乐!”想到自己的付出,看到孩子们如此的乖巧懂事,刘玉庆常常欣慰地落下热泪。
刘玉庆的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家里有4个孩子,其中3个是大伯家的孩子。2000年,大伯患了重病,家庭经济拮据。当时,刘玉庆夫妻俩每月的工资加起来只有几百元,自己还有一个刚上学的女儿,平时舍不得吃穿,可她每月只留下150元基本生活费,便把省下的工资和东挪西借的钱及时送去医院。虽然大伯的生命最终没能被挽回,但是有了亲情的援助,大伯走得很安心。
年仅35岁的大伯离开了人世,绝望的嫂子又离家而去,撇下3个年幼的孩子。刘玉庆看着孩子又疼又酸,她咽下泪水,咬紧牙关,下定决心要让孩子们得到应有的爱。她把3个孩子带在身边,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一起上学,艰难地担起了抚养4个孩子的责任。不明真相的人都说:“这女人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如今,3个孩子均已长大成人,但他们从未忘记抚育他们的人,平时电话问候不断,胜过真正的母子。
“儿媳,你就是我们的亲闺女”
“妈妈,你吃饭了吗?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这是刘玉庆又在和婆婆通电话。每当这时,公公就会在一边和婆婆打趣:“又和你的二闺女打电话啦!”在公婆的心目中,刘玉庆就是他们的亲闺女。
9年前的一天,刘玉庆像往年一样带着婆婆去做体检。“肝脏恶性肿瘤!”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让这个家蒙上了阴影。她和家人带着婆婆从县城到市区,赴省城,奔上海,四处求医治疗。积蓄花光了,她二话没说,拿着自己的工资本子去信用社做了3万元贷款。
9年中,婆婆动过大小手术13次。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刘玉庆对婆婆的照料从不含糊大意。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做好饭递给婆婆,再把孩子送进学校。下班回家更像打仗一样,接孩子、做饭、去医院。去年6月底,与病魔抗争了近十年的婆婆,病情加重再次住进了医院。刘玉庆全身心服侍婆婆。婆婆消化不好,她便熬好浓稠的米粥送过去;婆婆需要营养,她便炖好了鱼汤、泥鳅汤递过去;婆婆没食欲,她便想方设法做婆婆爱吃的或没吃过的食物,并哄婆婆吃下去;婆婆因病身子疼,她便经常给婆婆按摩;婆婆病重,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精心伺候、清洗、换衣服,一点都不嫌弃;婆婆昏迷,神志不清,她便与家人轮流守着,整日整夜不休……刘玉庆的家离医院有一段距离,打的得十几元钱,太贵;坐公交有点慢,怕婆婆受饿;于是,她便骑着自行车抄小道走,夏天的中午36℃的高温,每次到医院,她都满脸通红,汗流浃背,同病房的人都羡慕地说:“你真有福气,娶到了这么好、这么孝顺的儿媳妇。”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