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诚信是本份;创业,诚信大如天。”这是刘信的座右铭。
说起刘信,先得说说他的名字。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亲戚都说取个什么“富”、“贵”之类的名字吧!但父亲却说“人而无信,行之不远。”人要靠“信义立天下”,就叫刘信吧——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信任。
是啊!留下信任,才能收获成功。正是这个“信”字影响了刘信的一生,也成就了刘信创业的梦想。
人生起步“信”为始
刘信的故事还得从头开始。
14岁那一年,因家庭贫穷,年幼的刘信辍学跟随亲戚,离开老家,来到了吉林长春。由于年纪小,工厂进不去,工地不要他。最后只好跟人家收起了废品。头几年基本上也就混个温饱,逐渐地才有了点利润。
这几年间,有一件事令刘信最为难忘:一次是在收购废品的过程中,发现一本存折。刘信仔细一看,上面还有不少存款。刘信心想,主人要是发现存折丢了,一定很着急,可能会惹出什么麻烦。但自己一时又记不得是谁家的,于是费了很多精力把自己一天跑过的所有人家问了个遍,最终将存折送归失主。原来失主是一家私营纸盒厂的老板,还不知道存折遗失的事情。拿回存折,这位老板非常感激,表示不仅自家的废品以后只卖给刘信,自己厂里每天产生的大量碎纸废料也都交给刘信处理。刘信后来发现,仅这一家企业每天产生的废品就远远超过他走街串巷收来的东西。为此,刘信不仅及时将厂里的废品拉走,每次离开都将场地打扫的干干净净。不仅收入增加了很多,更赢得了众多的好评。
年轻的刘信更加坚定:诚信做人不吃亏!!
19岁那年,刘信回老家经过江苏宿迁。在短暂逗留的一段时间,由于职业的敏感,他特地赶到当时小有名气的“垃圾回收处理利用之乡”——耿车。在耿车,他发现这里和自己的老家界首市光武镇非常相似,都从事废品收购再利用。但细心的刘信发现,耿车还没有人从事废鞋底收购,而这在他的老家光武镇却普遍得很。正是从这个小小的发现开始,刘信踏上了自己创业之旅。
1993年,刘信带着从东北收废品赚来一千多元钱,来到耿车镇红卫村,租了2间简陋的民房,向当地人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收购废鞋底。收来的旧鞋子堆积成山,散发着阵阵霉味和臭味,耿车人没人愿意干这行,可刘信却有些他的老家光武镇的经验,鞋子收来后,经过分割分拣,将橡胶鞋底销往浙江、广东一带破碎再利用。
由于刘信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童叟无欺,诚实本份,货源源源不断,生意越做越大。两年下来,刘信小有积累,算是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他并没有满足。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