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刘传华

刘传华

  刘传华,女,76岁,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二组人。

  刘传华老人是一名普通的农民,邻居们都亲切称她为刘奶奶。本该颐养天年的她,每天的精力都花在照顾弟弟刘传付上。刘传付小时候因医疗事故,变成了痴呆聋哑人。父母去世后,早已为人母的姐姐刘传华毅然将弟弟接了过去照顾他,这一照顾就是14年!

  刘传华记得,1952年出生的弟弟,哭声特别响亮,一开始家里人都为又添了一个男孩而开心不已。刘传付10个月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找了个老中医针灸治疗,谁想被扎错了穴位,男孩变得很异常,一检查得知,这个男孩智力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以后都不能说话,终生丧失劳动能力。噩耗传来,家里悲痛不已,好端端的一个男孩一下子变成个聋哑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然而生活还得继续,父母心疼儿子,对他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懂事的刘传华也会每天早上起来为全家做早饭,做好了早饭,刘传华就去喊弟弟起床,帮他穿好衣服,带他吃早饭,带他出门溜达。

  转眼姐姐刘传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上门的小伙子一听说家里因为有个傻弟弟,都有些顾虑。最终20岁的同村李姓小伙同意入赘,与18岁的刘传华喜结连理,改名刘传井。可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年,37岁的丈夫刘传井因故留下俩儿俩女离世了。因为4个子女都还年幼,照顾傻弟弟的担子就落在了老母亲的肩上。

  2001年的一天,母亲突患重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母亲对守在病床前的刘传华说:“传华,我怕是不中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那个苦命的傻弟弟,你一定要照顾好他啊。”望着弥留之际的母亲,刘传华眼在流泪,心在滴血。她紧紧握着母亲的手说:“妈妈,你放心吧,只要有我在一天,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母亲去世后不久,父亲也离世了。刘传华和家人商量,决定把49岁的弟弟刘传付接回家,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6点半刘传华就开始帮弟弟按摩半个小时,再叫他起床,帮他穿衣,给他喝水。之后她会带弟弟在周围散散步,走一小时再回来做早餐。每天晚上,刘传华帮弟弟打洗澡水,帮他擦身洗澡,换下来的衣服再由她来洗。慢慢地,照顾刘传付成了他们家生活的一部分。自从刘传华担当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后,每天吃喝拉撒自不必说,就是冬天浆洗,夏天擦澡也全靠姐姐。

  刘传华靠种田为生,自己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病,维持自家的生活就很拮据,家里又多了一位成员,日子更吃紧了。但是14年来,她一直都坚持着,没有厌烦和放弃。从2001年开始照顾弟弟,十几年来刘传华从未给自己添置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给自己做过一顿像样的饭。

  照顾一名心理身体均残疾的人,不但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刘传付经常会大小便失禁,有时刚换好的衣裤,没半个小时就脏了。弟弟的衣裤几天就是一大堆,院子里的铁丝架上经查横拉竖拽地挂满了内外衣裤。

  刘传华对弟弟的照顾无微不至。夏天天气热,家里就一台吊扇,刘传华把弟弟安排住在有吊扇的堂屋里。到了冬天,刘传华怕弟弟冻着,为弟弟缝制了一床两人多宽的大被子,装了可以做3床被子的棉絮,“这样他怎么翻身被子都不会掉了。”

  看到刘传华年过七旬还这么辛苦,她的儿女提出愿意出钱请一个保姆来照顾舅舅,然而刘传华拒绝了:“保姆哪有自己的亲姐姐用心,特别是他需要更多的耐心,交给保姆不放心。”

  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刘传华的4个孩子也逐渐长大,在母亲的影响下,刘传华的儿子也对舅舅特别好,把他当成自家人一样看待。村民老张说:“多亏了刘传华,要不然早就没有刘传付了,就是亲生儿女长年这样照顾都难做到啊!”

  14年如一日,刘传华用爱心与恒心,书写着这段浓浓的亲情……

  14年如一日,弟弟对姐姐一肚子的感激说不出来。每当听到有人提起刘传华,不会说话的刘传付就会流泪,然后竖起大拇指。

  14年春夏秋冬,14年尽心操劳。从照料弟弟的第一天起,刘传华的生活重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弟弟,面对这个特殊病人,刘传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一年四季,寒暑往来,她总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

  刘传华老人为弟弟操劳,从花甲之年,迈进古稀岁月,一头黑白的灰发,变成了满头的银发,传递着亲情。人们感叹这样一个好姐姐,也羡慕这样一个好家庭,75岁高龄的好姐姐刘传华,以道德的力量彰显着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

    刘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