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李世友

李世友

张家界市桑植县上河溪乡退休干部

  李世友,男,1934年7月出生,张家界桑植县上河溪乡人,张家界市桑植县上河溪乡退休干部。担任村支书退休后,在73岁高龄时创办上河溪乡留守儿童假日学校,18年来关心培养农村留守儿童924人。李世友曾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湖南省“四好”老干部等荣誉。

  退休不褪色,时刻装着“大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党中央关注的大问题,李世友时刻装着这个大问题。2006年元月,73岁的李世友卸任村支书后,发现村里的很多孩子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比较多。李世友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家庭和孩子,发现很多都是父母一起外出打工,孩子由家中老人照料,平时学习没人辅导,学习成绩只有三、四十分。发现这个情况后,李世友坐不住了,“这不行,孩子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不然会误一生的。”他马上召集家人开了一个会,内容就是在家里办一个留守儿童假日学校,让留守儿童节假日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李世友在家里办留守儿童假日学校的消息一传出,第一天就有12个孩子来上课,星期六、星期天和寒暑假,孩子们从家里来到学校,看书上课写作业,李世友担心家里远的孩子们饿着,安排妻子给孩子们做一顿中饭。这一做就是18年,李世友的留守儿童假日学校学生人数由12人扩大到154人,全乡的留守儿童都来这里学习,李世友的三间砖房成为孩子们的天堂。

  李世友将孩子们按兴趣爱好和年龄分成三个班进行文化补习和乐器、书法、歌舞、作文、英语等特长教育,免费为孩子们提供笔墨纸张。留守儿童田其振说:“我在这里一小时就把作业做完了,在家里一天都做不完。”周桥桥同学说:“我不仅学会了作文,还学会了唱歌、跳舞和弹琴。”肖湘兰的家长说:“李伯给我们帮了大忙,今后我们可以安心打工了。”

  坚持十八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十八年执着,李世友拿出退休金20多万元用于办校。为了让留守儿童及时与父母联系,李世友花了600元,特意在家里安装了亲情电话,免费让他们使用,每个月电话费高达350元。随着手机有了微信可以视频,李世友又学会了用微信,目的是让孩子们可以与远方的父母视频交心。为丰富孩子的假日生活,李世友省吃俭用2万元,为孩子们添置了乒乓球桌、羽毛球拍、滑板、呼啦圈、滑冰鞋等体育器材,整修了自家的塔坪为孩子们设立了一个小小的篮球场,使孩子们学习有内容,活动有场所,锻炼有场地。李光化同学父亲已故,母亲长期未归,跟着残疾的伯伯生活,思想有负担,想外出打工,李世友找到学校帮助其争取到助学金,教育他好好学习,帮助他树立考师范当老师的理想。11岁的谢晓芬父母长期打工,生日那天,李世友专程买了生日蛋糕送给她。谢晓芬激动地说:“李爷爷就是自己的爹和妈。”李丽君同学的父母打工,爷爷奶奶年老管不到她,李世友教她写字读书培养劳动习惯,劝她爷爷奶奶适当多给她一些零花钱,又请大学生帮助辅导,让她考上了县一中。李丽君感动地说:“在假日学校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人还是要吃苦才有出息,让我受用一生”。

  众人拾柴火焰高

  李世友这种精神闪耀着无私的光芒,也在影响着别人。留守儿童彭小方、彭小林先是在这里学习,后考上大学,每年暑假他们主动来到李世友的学校帮忙上课。退休教师夏德光、郁天培、郁天民被李世友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主动加入关心留守儿童的队伍中,孔庆德老人主动办起电子琴培训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留守儿童,学校的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和寒、暑假,李世友的家里,热闹非凡,而“李爷爷”的声音最响亮、最动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世友资助的学生有30多名考上了高中及职中,其中5名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山村。看到一批批农村留守孩子在假日学校成才,李世友感到无比快乐。把一生献给党,把生命交给党,是李世友的精神写照。李世友知道自己老了,可他的心永远年轻着,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早已交给了党,生命不息,为党服务的心永远不会停息。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

李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