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梅,女,1969年10月生,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翁毛村村民。
35年来,林日梅无怨无悔地照料因小儿麻痹症瘫痪在床的小叔符成照,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生动诠释了“长嫂如母”的深刻内涵和“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即便在丈夫离世、独自抚养3个子女的艰难岁月里,她始终如一。这份在平凡岁月里持久闪耀的孝亲之光,不仅温暖了小叔符成照的一生,也为海南大地增添了最朴实也最动人的精神注脚。
嫁入寒门 稚嫩双肩扛起如山责任
1990年,21岁的林日梅嫁入翁毛村符家,迎接她的,是家徒四壁的茅草屋和一个沉甸甸的承诺——按照分家约定,丈夫符成尖需照料因小儿麻痹症瘫痪的二弟符成照。在那个“劳动力即生产力”的年代,生活无法自理的符成照,成了邻里眼中的“包袱”。
面对困境,文化不高、不善言辞的林日梅没有退缩,一句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我不照顾他,谁来照顾?”为她此后35年的人生定下了轨迹。每天清晨,她先为小叔端去热饭,随后便与丈夫一同上山拾柴、下地劳作。无论多忙多远,每到饭点,她都会赶回家,为小叔擦洗、喂饭。那时居住条件极其简陋,一家人挤在茅草屋,小叔只能在猪圈搭起的木板上栖身,但林日梅坚持每天把那片狭小空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小叔少受一分委屈。
风雨骤至 坚韧脊梁撑起破碎之家
命运的考验在2012年骤然降临。丈夫符成尖因车祸不幸离世,这一变故如同一块巨石砸向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顶梁柱的倒塌,让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林日梅柔弱的肩膀上:要照料瘫痪的小叔,还要抚养3个年幼的孩子,唯一的生计来源仅剩2.3亩地瓜地和微薄的零工收入。
林日梅把眼泪咽进肚子里,挺直了脊梁。“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饿着你。”一句承诺,一直坚守。尽管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深知“读书才有出路”的道理。她将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掰成几瓣花”,自己节衣缩食,咬牙攒够孩子们的学费和书本费。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硬是支撑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全部顺利读完了初中。“只要孩子们能堂堂正正做人,我再苦再累都值。”这句深藏心底的信念,支撑她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岁月静好 孝亲大爱历久弥坚
如今,35年的光阴悄然流逝。当年举步维艰的困境已成为过往。林日梅含辛茹苦抚养的三个孩子均已成家立业,家中时常回荡着外孙、孙子们的欢声笑语。林日梅自己也担任着村里的环卫工人。
唯一不变的,是她对小叔符成照那份日复一日、细致入微的照料。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从破败的茅草屋到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帮扶下建起的亮堂新居,林日梅照顾小叔的日常从未间断。她依然每天给小叔端水喂饭,定期为他擦洗翻身,陪他说些家里的新鲜事:孩子们带回来的糖果、村口新栽的花儿、孙子蹒跚学步的可爱模样。虽然符成照说话困难,但听着听着,他的眼神就亮了起来,手指轻轻点着床沿,无声地回应着这份踏实的温暖。这份跨越了三十五年的坚守,早已超越了责任,化作血脉相连的亲情。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