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男, 1969年10月生,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汽车运输分公司车辆部副经理。1997年进入民航禄口机场工作,在从事航班旅客接送的十年间共安全行驶70万公里,运送旅客近10万人次,李才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航劳模奖牌和全国空防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被授予“优秀员工”、“文明标兵”。
1997年7月,正值青春年华的李才同志来到禄口机场汽运公司从事机场大巴驾驶员工作,刚刚进入民航这个服务“高端”人群的行业,李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就暗下决心,立志走岗位成才之路。他主动“拜师学艺”,经常向老师傅请教;还主动学习有关民航安全生产、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方面的书籍。“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断的请教揣摩,不断的学习充电,使李才同志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凭借着自己的年轻力壮,身上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在工作中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很快成为公司里的骨干力量。
李才同志一直牢记和践行的一句话就是:“服务没有微笑不行,但仅有微笑是不够的”。他总是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每位旅客获得最大程度的满意,以自己的热情服务,给旅客留下美好的“温馨体验”。为此,李才同志首先做到仪容仪表整洁,以体现对旅客应有的尊重,每天上车前至收车后,始终做到车厢内窗明地净,窗帘拴系整齐,座椅复位统一,头套、椅垫整洁如新,给旅客以舒适的乘车环境。在平凡的工作中,李才用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每一位旅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空港人的良好形象。一次,一位60多岁的台胞深夜抵宁,乘坐他驾驶的班车到市区后,原定接站的人没来,看着老人心急无助,李才拿出自己的手机让老人与江北的亲戚联系,因己是后半夜,这位台胞的亲戚一时过不来,考虑到老人住宾馆不合算且不安全,李才同志主动联系出租车把老人送往江北,帮老人与出租车司机还价,并叮嘱司机一定要把老人送到地方,要注意南京的形象。对此老人十分感动,回到台北后特意写来感谢信,赞扬“在客人眼中留下佳美印象,也为祖园塑造极美形象”。
2008年,李才从一名普通的驾驶员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他努力进行角色转换,从过去只须认真干好自己一个人的事,扩展到注重带领班组、团队做好工作。安全是公司最大的效益,服务是公司品牌的保障。而安全与服务离不开人与车,有的驾驶员为了赶趟数车辆有点小毛病也不去修理,或简单修理一下就要出车,他就和当班调度员强调宁可不出车,也不能‘带病’出车。一次在员工休息室,他发现一员工状态不是很好,就与他谈心,得知其母亲因脚踝粉碎骨折躺床几月,女儿又因在校不慎膑骨脱位韧带断裂住院手术,李才立即安排其休息回家先照顾家人并自己到他家中慰问,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向车辆部领导申请特殊工作时间,让员工既可以照顾好家人又可以工作安心,李才的这些做法让这位员工很感动,这位员工随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并在当年获得本公司第四季度‘服务标兵’与次年机场公司第一季度‘服务明星’。
正是李才同志对员工们的问寒问暖、关心有加,他所在的分队驾驶员们给他起一个昵称‘婆婆嘴’,根据公司的要求,在每天的晨会上,李才总是要在强调安全与服务,下雨天、雾天、冰雪天,碰到驾驶员都是千叮嘱万嘱附。碰不到的在开车的就发个短信没开车的打个电话叮嘱一下慢点,注意安全。在现场他也总是提醒员工们要主动,要栓系行李牌。驾驶员们经常开玩笑地说,天天这样唠叨,说这些不烦吗?就象老婆婆的嘴似的。李才说我把‘婆婆嘴’当成对自己的鼓励,为了旅客的安全他还会一直这样下去......
多年来,李才之所以能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一方面离不开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帮助与支持,另一方面更源自于家庭的理解、亲人的付出。老父亲被查出癌症急需手术时,恰逢孩子面临升学考试,为了不影响李才同志工作,妻子毅然从单位辞职,离开她工作多年的企业难免有些不舍,可每当面对李才的时候,她总是淡淡地说:你好好工作,家里有我。
在碰到天气不好航班大面积延误需要保障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回到家已天色大亮,什么事都做不了。妻子对也从不埋怨。李才的父亲病重期间,每次去看望老人,老人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育他要爱岗敬业,多把时间用在工作上,不要把时间花在他身上。父亲的慈爱,妻子的贤惠,孩子的懂事,这些都是李才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这份沉甸甸的爱,支撑了他更加踏实努力工作,勇往直前,从不懈怠。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