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廖玉华

廖玉华

2022年宜宾好人

  廖玉华,女,汉族,1972年8月出生,筠连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户政科工作人员,原筠连镇派出所所长肖仁春妻子。

  “警嫂警嫂,注定了和老百姓的媳妇不一样。”廖玉华成为了钢铁长城脚下的“基石”。14年来,面对艰难的困境,廖玉华同志没有抱怨,没有气馁,她用宽广的胸怀和顽强的毅力,勇挑家庭重担,默默承担着照顾一家老小的工作。她和她的家人们相互支撑,相互照顾,携手度过生活中的各种“惊涛骇浪”。

  一、有一种悲痛叫“天塌地陷”

  2008年1月,原筠连镇派出所所长肖仁春按照市县缉枪治爆和“百日安全”专项活动的统一部署,现场清查大量非法生产的烟花爆竹成品、半成品,在销毁过程中发生意外爆炸,导致双目失明(其中左眼球摘除),面部大面积裂伤、烧伤,听力下降。

  刚看到受伤的丈夫那一刻,廖玉华似乎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像突然跌进了一个无底的深渊。然而,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能倒下:家里有年迈的父母,有年幼的女儿,还有这个眼前,瘦了40多斤、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痛苦不堪的爱人。

  强忍心中巨大的悲痛,廖玉华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全部重担。怕老人一下子受不了如此打击,她一度在老人面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慢慢地,通过无数次的铺垫,才让老人知晓了这一消息。与此同时,受伤的丈夫清醒后,由于眼睛看不见,疼痛难忍,情绪极不稳定。廖玉华把眼泪埋在心底,积极而耐心地做丈夫的思想工作,最终使丈夫配合了医院的治疗,在成都的华西医院,肖仁春接受了摘除眼球等多项手术,经过4个多月的治疗,廖玉华搀扶着肖仁春回到筠连。

  二、有一种爱情叫“不离不弃”

  出院后,原来俩人分担的家务,全部落在廖玉华一人的肩上,料理家事、接送小孩、上班工作、照顾老人和肖仁春。为了使丈夫尽快好转,廖玉华无微不至地护理着爱人。由于肖仁春伤后行动极为不便,为避免其长时间躺着,她每隔一定的时间就会扶起丈夫。虽然肖仁春体重已从入院时的160多斤急剧下降至120斤,但对于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过50公斤的弱女子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更难的是,肖仁春两耳耳膜严重穿孔,经常发炎流水流脓,令他痛不欲生,廖玉华为他小心上药,还要避开丈夫的多处伤口,分散其注意力,然而,她都做到了,而且比专业的护士做得更好。

  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难的是肖仁春无法接受现实、适应黑暗,不能正常生活。受伤后的肖仁春很消沉。上不了班,做不了家务,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他不出家门,不见亲友,非常颓废,沉浸在“这辈子完了”的痛苦里不能自拔。

  出院20多天后,发生了汶川5.12大地震。廖玉华每天拉着肖仁春听地震新闻,几天后,廖玉华在肖仁春耳边大声喊道:灾区的灾民,比你更不幸,却比你更坚强。你有单位,有家,有我,有父母有女儿,有手有脚,最重要的是,你还有条命!我就是你的眼睛,你想去哪我就去哪,我能到哪你就能到!

  就这样,在廖玉华日复一日的精心照顾和呵护下,肖仁春走出了“牛角尖”,走出了比眼睛看不到“更黑的世界”。他开始积极练习走路,学做饭、学洗衣;主动给亲友打电话聊天;他自学吹笛子、葫芦丝、萨克斯……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14年来,廖玉华毫无怨言地日复一日地精心呵护着伤残的丈夫,细心照料着年迈的父母,耐心培育着年少的孩子。这个家庭生活的点滴,无不倾注着廖玉华默默付出的汗水和辛劳。

  三、有一种付出叫“无怨无悔”

  2008年11月,肖仁春的伤情经民政部评定为一级伤残。这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解决了廖玉华县公安局工勤岗位的身份。对此,廖玉华却感到非常不安:“肖仁春在受伤期间,组织已给了我们太多的支持和帮助,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了!”主动要求组织安排除照顾肖仁春外承担公安局的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肖仁春是一个关心时事、爱阅读的人。这些年来,为使丈夫保持好的心态,廖玉华一边在户政窗口尽心尽责地工作,一边尽心尽力地提高肖仁春的生活质量,她不懂乐谱,却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读给肖仁春听;她高度近视,借助放大镜天天为肖仁春读报读书;一有时间,便牵着肖仁春去拜师学艺……

  现在,肖仁春活出了自信、活出了精彩,在廖玉华的陪伴下,参加了大大小小的省级、市级比赛,到多地进行志愿慰问演出活动。虽然很累,但廖玉华却一再说:“只要他快乐充实,我也快乐,我就是他的眼睛,和他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领略世间的美好。”

  2013年10月,荣获“筠连县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2021年8月,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公安厅部署开展全省100个“最美基层民警”“最美警务辅助人员”“最美警属”学习宣传活动,廖玉华被评为全省“最美警属”。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

廖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