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水英,女,1967年3月生,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龙虎山镇豪岭村菱湖陈家村村民。
与丈夫陈汉太结婚后,姜水英就把患有小儿麻痹且先天失明的小叔子陈小太接到家里共同生活,悉心照料。此后39年,无论面对生活的多少艰难险阻,她始终不离不弃,用爱与担当为陈小太撑起温暖的家。姜水英曾获“江西好人”等荣誉。
“他是我们的兄弟,我一定能照顾好他”
20世纪80年代初,刚满20岁的姜水英遇见了陈汉太。这个失去双亲的年轻人家境贫寒,但他坚韧的性格深深打动了姜水英,她认定这就是能相伴一生的人。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姜水英的家人得知陈汉太是家中老二,还有个身患残疾的弟弟陈小太。陈小太5岁那年,被查出患有小儿麻痹和先天失明,生活艰难,从此便由长兄长嫂抚养。姜水英的家人担心她年纪轻轻不能担得起这么沉重的责任,但姜水英温柔地安抚家人后,依然坚定地坚持自己的选择。人如其名,姜水英既有水一般女性的温柔,又有坚定勇毅的英气。
婚后不久,姜水英主动对丈夫说:“大哥大嫂年纪大了,照顾小太这么多年很不容易。现在我嫁给你,小太就是我的亲弟弟,我也要照顾好他。”就这样,这个仅比小叔子大一岁的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陈小太接到自己家中,开始了长达39年无怨无悔的照顾。
“不能不管,再难也要撑下去”
照顾陈小太并非易事。小儿麻痹症和先天失明的双重残疾,让他的日常生活充满困难。姜水英每天都要把饭菜送到小叔子床前,根据季节变化及时为他增减衣物,清洗换下的脏衣服,耐心又周到。有一次,陈小太心情烦躁,打翻了姜水英刚做好的饭菜。面对满地的狼藉,姜水英只是默默叹了口气,安静地收拾干净后,又重新做了一份热饭端来。陈小太体质虚弱,经常生病。有一次,姜水英正在给他喂药,年幼的孩子突然哭闹起来,厨房里煮的菜也快烧糊了。那一刻,姜水英感觉到了分身乏术,但她还是坚持先照顾好小叔子,再去哄孩子,最后赶去处理厨房的事。看到姜水英这么辛苦,有些人劝她别太勉强自己,但她总是说:“他是我们的家人,再难也不能不管。”
多年来,姜水英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小太。她勤劳能干,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都能让家人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后来,姜水英与丈夫育有两个孩子,家庭负担日益增重,但她对陈小太的关怀也从未减少半分。街坊邻居们提起她,无不称赞她的勤劳、耐心和善良。
“日子长着哩,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随着儿女们长大成家,姜水英面临新的选择。为了继续照顾好陈小太,她还是放弃了去照顾孙辈、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儿女们虽然也有困难,但都理解并支持母亲的决定。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笨,但她还是一如既往保持初心,从来不把照顾残疾陈小太当成家庭的负担和拖累。在她心中,陈小太不仅是公婆留下的血脉,更是丈夫相依为命的亲人。这份亲情,既割舍不断,也不应该割舍。“日子还长着呢。”姜水英常说,“只要能让小太过得好些,让这个家更和睦,我做的这些都不算什么。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家庭幸福的真谛。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姜水英从未动过放弃的念头。她始终相信:勤劳能致富,善良有好报,亲情可以跨越一切障碍。
39年来,姜水英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长嫂如母,她用如水般的温柔善良守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岁月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赞歌。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