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嘉榕,女,中共党员,1988年6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永岁镇双桥中心小学教师。
12年来,蒋嘉榕15次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从父亲猝然离世的无助,到两次用海姆立克法救回女儿,从车祸现场冷静施救,到九年如一日精进救护技能,她让“黄金四分钟”急救理念在山区扎根。80岁独居老人、陌生货车司机、至亲骨肉……那些被镜头偶然定格的救援瞬间,拼凑出一名乡村教师超越三尺讲台的生命温度。
因爱得以“重生” 萌生急救初心
蒋嘉榕始终记得十三年前,面对突发心梗倒地的父亲,毫无急救常识的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这场刻骨铭心的遗憾,促使她立下双重誓言:继承父亲遗志投身乡村教育、系统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在树人学校任教期间,一名学生在校内玩闹时手臂摔伤。虽不是医学专业,但凭借一年来学习到的救护知识,她就地取材,利用遥控器为孩子做了固定包扎,送去医院拍片后,诊断为手臂闭合性骨折,这个看似简陋的应急处置,有效避免了二次伤害。
父亲去世两年后,蒋嘉榕因“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梗死并发右髂化脓性髋关节炎症”住院手术治疗,其间,一群充满爱心的红十字会志愿者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还积极帮助她做心理疏导。蒋嘉榕被志愿者的爱心和善心感动,立志康复后一定要加入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继续从事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参与志愿服务 守护骨肉亲情
2016年的一天,蒋嘉榕正收拾行李准备出差,得知全州县红十字会将为学校教师免费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她立即取消行程,全力配合做好此次培训。这次她与全州县红十字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愿加入了红十字志愿队伍。
“我们希望永远不要用上救护技能,但真遇到了突发情况,会急救往往能挽救一个生命。”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所学的急救知识两次挽救了女儿幼小的生命。2017年9月,刚满10个月的女儿因误食花生米导致气道梗阻。她立即采用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用左腿辅助,将孩子护颈转身,面部朝下,手掌朝孩子背部拍打,最终将花生米吐了出来。2019年,女儿在吃糖时再次不幸遭遇气道梗阻,蒋嘉榕立即用海姆立克法将糖果冲击出来。
“如果没有学过急救,我可能早已失去女儿,那我将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回想女儿的两次遭遇,蒋嘉榕至今后怕不已。
苦练技能 用爱回报社会
2020年11月20日,蒋嘉榕下班途中遇到一位老人浑身是血趴在路面,旁人远远观望,不敢靠近。由于地处弯道,车流量大,且老人四肢蜷缩向下趴着,很容易被过往车辆碾压造成二次伤害。她赶紧靠边停车,向附近村民借来板凳、木棍等醒目物品在道路前后设置路障,随后走近老人了解情况。此刻,围观群众才陆续靠近,并询问蒋嘉榕怕不怕老人家讹诈,她义正词严地说:“我是红十字救护员,身正不怕影子歪,况且还有你们为我做证,救人有啥可怕的!”得到了大家的纷纷夸赞。老人康复后,家属多次联系她表示要到工作单位和家里登门感谢,都被她婉拒了:“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完成一场救助,有点慌张。如果我只是个路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上前帮忙,更何况我是一名红十字救护员。”
有了这次经验,每当遇到应急救护时,蒋嘉榕就自信多了。面对复杂的伤情和病情,她都能用专业精准的救援操作,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2021年6月11日,蒋嘉榕下班途中在全州西站附近偶遇车祸,发现一位老人倒地受伤。她立即向现场武警表明红十字救护员身份,对老人进行伤情判断和应急救护,并协助将伤者送医后默默离开。2022年1月29日,她在黄沙河路段遇到两车相撞事故,其中一名伤者头部流血不止。她脱下羽绒服为伤者保暖,顶着寒风进行心理安抚和外伤处理,随后协助送医。同年3月19日,她接到学生求救电话,立即赶往现场救助一名马路上的重伤者,并拨打120。2023年她在全州中医院十字路口、湘源文化公园等多地车祸现场挺身而出,用专业救护技能帮助伤者。多年来,已先后实施车祸、心肌梗死、高处坠伤、摔伤、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救护情况15次,其中车祸现场救援达9次。救护行为多次被路过群众拍到,被各级媒体报道。
秒秒必争抢生机,次次奔赴暖人心。十年间,这位乡村女教师以急救包为剑、红十字为盾,用专业破除偏见,从教室讲台到街头巷尾,从至亲骨肉到陌生路人,她让“救”在身边的承诺化作一次次的躬身施救,让那抹跃动的红十字永远闪耀在需要温暖的角落,在桂北大地书写着新时代的侠者仁心。
猜您感兴趣
师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