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生,男,生于1927年10月,汉族,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龙潭村村民,生前系龙潭村“汉生爱心互助协会”名誉理事长。
作为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又一优秀代表,南通港闸“慈善双雄”之一,胡汉生原是港闸区闸西供销社五接桥合作商店的退休职工,1999年,72岁高龄的他被原单位停止留用。老人儿孙满堂,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可一辈子勤劳的他觉得应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拾起从前学过的修车手艺,在离家三四里路的港闸区鼓风机厂门前找块空地摆了个摊,开始为他人修理自行车。胡汉生骑着那辆用了60多年的28式自行车,每天两个来回,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一干就是14年,修车所得10.6万元全部捐赠给慈善事业,直至2013年4月12日因病离世。
慈善之路从这里出发
胡汉生平时省吃俭用,穿的是儿孙的旧衣服,工作服坏了自己补,鞋子破了用补胎的胶水自己粘一下,就是理发也是回去让老伴用买来的推子对付一下,即便是孙子、外孙也不舍得买零食。平时除了修车,他在回家的路上还会顺带着捡些塑料瓶子等废品,但他出钱做起好事来却乐此不疲。
组里的一条泥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14户人家每天都要出入这条小路。胡汉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00年,胡汉生靠修车积攒了9000元,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这条小路。73岁的他亲自跑建材市场买水泥,到处收集别人不要的砖头用来铺路。时值6、7月份,胡汉生带着儿子、媳妇、孙子亲自拔野草、垫路基,整整坚持了两个月,这条路才初见模样。
2003年,听说组里要集资造水泥路,胡汉生二话没说,凑足2万元,为村民造了条300多米长的水泥路。他对家人说,修一条好路,子孙后代都可以走。儿女们觉得老父亲做得对,都很支持他,同时也怜惜他修车赚钱的辛苦。每年除了年三十到正月初四在家休息,他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出去修车,中午11点多钟回来,一吃完饭就又走了,一直到晚上5点多钟才回家。这次为了修路他把“老本”都拿了出来,其中还有3000元钱是向老伴借的,老伴没有工作,胡汉生每个月的退休工资都放在她那作为老两口的生活费,每月剩余一点加上平日儿女们孝敬的一些钱,慢慢下来,也积了几千元。这次胡汉生执意要修路,拗不过他的老伴只好把钱“借”给他。路修好了,胡汉生每天还是风雨无阻地出外修车,过路群众称这条路为“公德路”。
本村孤寡老人李文标被安排在敬老院里,为了使他不再寂寞,胡汉生隔三差五地登门与他聊天,买上老人喜欢吃的东西,逢年过节还送些零用钱给老人。老人逢人就说:“胡汉生不是我的兄弟,却比我的兄弟还要亲啊!”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