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兰,女,汉,群众,朔州市平鲁区社会工作协会社工。在山西朔州平鲁区的乡间小路上,身着红色社工服的付春兰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村落之间。她的背包里装着血压计、药品登记本和老人手写的需求清单,车轮碾过的每一道车辙都镌刻着对高龄与困境老年人的深情守护。付春兰同志自投身社会工作以来,累计服务老年人超600人次,每月行程逾400公里,用8年时光编织起覆盖全区的为老服务网络,成为最温暖的“银龄守护者”。在走访中,她发现78%的老年人存在就医困难后,付春兰推动建立“移动健康驿站”,联合区人民医院开展12场巡回义诊,覆盖23个行政村,为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378份。面对痴呆老年人逐渐增多的现状,她设计“记忆拼图”认知训练课程,制作“时光相册”帮助老年人重温生命故事。曾有位独居老人因褥疮感染产生轻生念头,她连续28天上门清创换药,同步联系心理咨询师介入,最终让老人重燃生活希望。这种“医疗+心理”双介入模式,使服务对象抑郁症状发生率下降45%。为破解农村老人的情感孤岛,付春兰创造性推出“三代同堂”计划。组织青少年开展“听爷爷讲抗战故事”活动47场,开发“银龄手作坊”传承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重阳节,她将传统民俗与现代科技结合,为老人拍摄“时光留影”数字相册,举办“云端家书”活动,让126位留守老人与异地子女视频团聚。85岁的王奶奶握着她的手说:“这些年节过得比儿女在时还热闹!”面对农村物资短缺困境,付春兰展现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寒冬来临,她促成3家企业与15个偏远山村结成帮扶对子,建立“暖冬物资直通车”,精准配送棉被257套、粮油1200公斤。创新设计“时间银行”互助机制,动员低龄老人提供送餐、代购等服务,累计兑换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在区委支持下,她推动建立全省首个“社工+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平台,2024年募集社会资金83万元,惠及特殊困难老人132户。付春兰将社工专业价值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组建“银龄雷锋班”,带领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47次,为独居老人改造危房12间。她顶风冒雪为瘫痪老人送药,车辆抛锚后徒步6公里及时送达救命药品。这种“急难险重冲锋在前”的精神,使其团队获评“山西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在学雷锋纪念日,她发起“百日攻坚”行动,清理河道垃圾3吨,修缮乡村道路8公里,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担当。作为平鲁区社工实训基地讲师,付春兰总结提炼“五心工作法”(耐心倾听、细心观察、贴心服务、恒心坚持、匠心创新),编写《农村为老服务实务手册》。她首创“云监护”系统,通过智能手环实现187位独居老人健康数据实时监测。推动建立“社工+法律顾问”维权机制,成功帮助9位老人追回赡养费。其主持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课题,获2024年全国社工案例大赛一等奖。
2025年9月,被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