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男,主任医师、硕士学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内二病房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及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23年4月,被授予2023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4年4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时刻给予患者温暖
“正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心脏病患者,我才要更加努力,让更多的患者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获得生命的动力。”董志说,从执业那天起,他就励志做新时代的“心”医生,守护患者“心”健康。
从荣获抚顺市五一劳动奖章、到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再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路走来,董志初心如磐。
“你好啊,今天感觉怎么样?”董志面带笑容,精神抖擞地走进了病房。穿着白大褂的董志温和得犹如邻家大哥。根据6床的病情,他如数家珍般调整着治疗方案:“高血压累及心脏主要表现为血管堵,出现心梗,心脏肥厚导致心衰,目前,你的症状并不明显,先把血压降下来,要保持情绪稳定,再做个心脏彩超……”查房,看片,讨论病情,这是董志每日例行的“早课”。“患者的心理状态很重要,每日早上进病房查房之前,我总是跟自己说保持微笑,要为患者传递信心。”董志坦言,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不轻松,但是可以开心面对,让自己的一身白衣如春风般温暖患者心田。
除日常查房外,董志还会在起搏器随访门诊看诊,和医护人员一起详细检查手术伤口,进行起搏器程控,读取起搏器数据并进行测试,以便及时解决起搏器工作异常问题,向患者普及临床诊疗护理常识。门诊成立一年半一来,为百余名患者解决了需赴外地定期随访的难题,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也节省了花费。
竭尽全力放手一搏
导管室内,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丝,在董志的手中缓缓推进,很快到达了患者的心脏位置。患者右侧冠状动脉血管中段堵塞。通过X光造影,可以清晰看到,导丝前方血管出现了一条“断头路”,手术到了最艰难的环节。董志全神贯注,根据导丝头端的阻力反馈,一点点调整方向,判断路线。20分钟后,导丝终于穿过“断头路”。在导丝指引下,置入球囊扩张血管,两枚支架顺利抵达“目的地”。堵塞的血管,瞬间畅通!这样的冠脉介入手术,董志每年要做300多台。
曾为29岁的急性心梗患者10多分钟开通冠脉血管挽救生命,也曾为94岁大面积急性心梗命悬一线的高龄患者植入支架,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救回来。董志用心锻炼自己的双手,在方寸之地“穿针引线”,与时间赛跑,只为让患者的心脏正常跳动。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手术,只有一次机会。我们能做的,只有竭尽全力、放手一搏。”董志说。
不断学习先进技术
刚52岁的董志,头发已花白。他笑笑说:“头发白了,染染就行,患者的病不能等。”董志努力创新、学习实践各种先进技术,让患者重获“心”生。
作为负责人之一,董志统筹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和抚顺市首家国家级房颤中心建设。他带领团队在抚顺市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前沿介入治疗手术,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开展了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右心导管术、起搏器随访与程控等先进技术。
一位年轻患者,反复出现脑栓塞,董志为他实施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及左心耳封堵手术“一站式”治疗,患者痊愈。近日,董志为“阵发性房颤”中年患者开展了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辅助下射频消融术。患者出院时,眼含泪水紧紧握着董志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董主任,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又能重新支撑起我的家庭。”
助力提升诊疗水平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护佑健康就是我的初心使命,患者的安康就是我工作的不竭动力。”董志秉承着一颗救死扶伤的真心,悉心钻研,不断提升,为患者带来“心”希望。
董志系统钻研专业知识,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论文《辽宁西部地区农村人群体质指数和腰围对高血压发病相关性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辽宁省内空白。近年来,他获得抚顺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抚顺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抚顺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