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祖刚,现任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孤山镇供电所所长。他30年如一日,恪守职业道德,彰显传统美德,弘扬社会公德。常年扎根供电基层一线,是供电所员工的好大哥,是服务村镇用电30年的光明使者,是全力解决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的领路人。他是失学儿童的曹爸爸、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带领供电所员工持续关注群众需求。多年来,他节衣缩食,累计为社会捐款捐物达48万元。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德行。”
他曾先后在长安镇供电所、菩萨庙镇供电所、孤山镇供电所担任所长。“爱岗敬业,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德行。”这是他的口头禅。在一次电力施工中,他的左手受伤,因为工期十分紧张,他简单包扎后又投入战斗。结果,一根寸长的树刺扎进他的手掌,他当时丝毫没有察觉,这根刺在手掌内留了10年,后来手掌红肿鼓起大包,他才利用休息日到沈阳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把刺取出来,从沈阳赶回来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继续奔赴到工作岗位上。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刚刚担任孤山镇供电所所长的他,率领员工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提供“电保姆”式服务,帮助他们保养发电机、更换空气开关、检查线路,确保供电安全可靠,并组织员工捐款3000余元,为医护人员送去水果、饼干、饮料等食品和防疫物资。就在这几天,他患上突发性耳聋耳鸣症,本来已经打算去医院进行治疗,却因忙于工作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右耳终生失聪。
在孤山镇居民冬季集中供热前,他带领员工抢修锅炉房的供电线路。由于连日劳累,有一天早晨,他突发心脏病倒地休克,苏醒过来后妻子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他摇摇头说道:“现在是关键时候,我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便又赶到供电所里带领员工投入到紧张的线路抢修中。供电所员工都知道,曹所长没有节假日,起早贪黑是常事,其工作量是常人的两倍甚至几倍。
“以德待人,就没有暖不过来的心。”
2001年,曹祖刚被调任到长安镇供电所任所长。上任后,他曾说过:“以德待人,就没有暖不过来的心”。供电所员工王成父亲患病,他到银行以自己的名义给王家贷款,解决了王成父亲的医疗费用。员工王玉平去世,他将自己当月工资1300元全部送给王家。副所长常振校去世,他又拿出2100元为其办理后事。春节期间,他对所里的14名员工挨家走访,还把自己的年终奖金全部分发给员工。在他的带领下,所里盖起一栋400平方米的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每逢员工过生日,他都组织大家在食堂为其庆祝。他还经常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员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思想充实、精神愉悦,投入到工作中干劲十足。自2001年起,长安镇供电所连年被上级单位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工会小组、先进党支部、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还曾先后荣获辽宁省模范职工之家、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供电所、丹东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曹祖刚任菩萨庙镇供电所所长期间,注重培育员工正确的道德观、提升员工的心智与境界。他购置了大量书籍,完善文化设施和办公场所,走廊里、会议室挂上道德教育宣传海报。他不断激励员工“把供电所当作家来建,把同事当作家人待,将用户当作亲人看,把奉献社会当作分内事。”
他创办道德讲堂,每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提升精神境界。并先后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井子中学、孙家沟小学、观海山村等电力系统内外进行巡讲……现已巡讲300余场,听众达5000余人次。
他持续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供电所门前的臭水沟常年流淌着附近冷冻加工厂排放的废水,供电所东面的一块2亩大小的空地被工厂和附近居民当成垃圾场,他带领员工在空地上栽种云杉树,规划 17列云杉树并排上编码,每人负责管理一列,取名为“团结林”,象征着所内17名员工心手相连。东墙外的荒地被开垦成“爱心菜园”,南侧的生态园种上了水稻。如今,平坦的地面上是布满石雕和木雕的美丽景观,废弃的木桩刻有大大的“家”字,格外醒目。供电所建起100多平方米的员工食堂,新建300多平方米温室大棚,为员工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在他的心血和汗水的浇灌下,菩萨庙供电所充满着阳光和正能量,先后获得辽宁省“模范职工小家”、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企业文化示范单位、五星级供电所等荣誉称号。
“让群众用上放心电、舒心电、暖心电,是我的职责。”
曹祖刚常说:“我们供电人就是为客户服务的,让群众用上放心电、舒心电、暖心电,就是我的职责。”担任供电所所长期间,他组建了共产党员服务小分队,义务维修更换当地抽水站的老旧供电设施,使每亩抽水成本降低30%,为企业义务安装用电设施、解决用电难题。全力打通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始终保持零投诉、零事故的记录。
在长安镇供电所工作期间,三级台村高振堂因病致贫交不起电费,他代其交上。王家村贫困户韩桂芳网改时无钱购买电力材料,他又自掏腰包帮其购买。刘清夫、赵志文、赵淑英三户因居住偏僻没通上电,他就和职工为其捐款4000元,帮助全镇最后三户“摸黑户”点亮希望之光。他和员工们集资5000元钱,为薛富山一家拉上了电,结束了33年点油灯的历史,他还为薛家安上了电话,使得他们信息畅通。如今,在他的帮助下,薛家既搞种植又搞养殖,破草房换上了大瓦房,家用电器样样有,牛马满圈粮满仓 。
2019年汛期,一家矿场的自维电缆突然被雷电击断,井下作业的十几名工人命悬一线,缺氧、积水随时会夺走他们的性命。他得知这一情况后,火速召集员工赶到现场,冒着暴雨奋力抢修,当工人们平安回到地面时,矿长抱住满身泥水的他失声痛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0年8月27日,台风“巴威”来临前的夜晚,风雨交加,他接到孤山镇兴隆村居民潘国姝的求救电话,她的丈夫刘祥君因脑部受伤气管被切开,靠吸痰器和充气垫维持生命,可家里突然断电,使维持生命的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人命关天,他立刻带着两名值班人员冒雨前去抢修,可抢修车辆行至半路因路面漫水无法前进,只能立即返回,于是,他决定回去驾驶自己的四轮驱动越野车前往,到达刘家后,他们很快查到了故障点,却因风雨交加而无法进行抢修作业,看着病人失望的眼神,曹祖刚握着他的手说:“老哥你不要担心,我们肯定把电送上,雨再不停我把柴油发电机拉过来!”回到所里,他和两名值班人员反复讨论送电方案,最终决定将通向客户的裸导线换成10平方绝缘护套线,不经电杆直接从电源表箱二次接入客户家中。当潘国姝再次看到他们进到院子时,眼泪流了出来。送上电后,设备正常工作了,潘国姝激动不已地说:“我男人有救了,谢谢!谢谢!”
“扶贫帮困,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美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曹祖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说:“扶贫帮困,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美德。”
长安镇王家村道路泥泞崎岖,村民的蔬菜、水果、山货卖不出去,连学生上学也很困难。他便拿出自己和爱人积攒10年准备给女儿上大学的13万元,为该村修路。路通后,他又利用周末和村民一起研究脱贫致富项目,建起800余亩的草莓大棚,解决7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王家村有10多户人家,祖祖辈辈出门都要趟过一条河,他便捐资帮助修起一座桥。如今,该村已脱贫摘帽。
长安镇三级台村初中生李明因母亲手术欠下8万多元债务,她决定退学做劳务还债,曹祖刚得知后将1000元送到她手中,并承担了她其后每年的学习费用。三级台村小学生冷富文患皮肤病无钱医治,在他的资助下医好了病。广老村的马平平考上大学,正为学费发愁时,他送去了助学金。十字街中学学生杨茹患尿毒症无钱治疗,他解囊相助。72岁独居老人赵淑英,更是念着曹祖刚的好,“小曹比俺亲儿子要好上百倍,这大彩电是他买的,营养品是他送的,大鱼大虾舍不得吃也送给我。”他还向敬老院、学校捐款,资助失学儿童。在汶川地震时,他将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倾情奉献。
菩萨庙镇上川村邢屯村民组魏国东老人因为生活困难无力支付电费,所以一直不肯用电,曹祖刚带领员工捐款为老人接上电,并给老人栽种了1000颗银杏树,从此有了经济来源。双目几近失明的老人为供电所画了一幅画,上面写着“还是党好”。
当地草莓种植户姚娟兴建草莓园,由于缺乏经验,欠下大笔贷款,她来到供电所向曹所长求助,曹祖刚带领员工捐款4000多元,又帮助她从银行贷款2万元,还为草莓园无偿施工接电。当姚娟的草莓滞销时,他便主动联系草莓合作社,为其打开草莓销路。今年3月,曹祖刚还以全国劳模的身份通过抖音直播平台为姚娟及周边草莓种植户进行网上直播带货,累计售出1950斤草莓。
30年来,曹祖刚累计为社会捐款捐物达48万元。虽然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爱人下岗,女儿读书,但他却自己节衣缩食,扶贫帮困、奉献爱心,他总是说:“这是我们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有呼必应、有难必帮!”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