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国凹,男,1947年8月出生,石狮市弘洋渔文化馆馆长。
七旬老人不服老,自筹自建博物馆。2012年,当时已经年近70岁的邱国凹特别忙,他不是在商讨筹建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就是在筹集建馆资金,要不就在忙着搜集老旧渔具,一位七旬老人长期奔波在烈日下,家人担心他身体受不住,但邱国凹却不以为然,一心扑在筹建工作中去。因为他觉得自己这样做很有意义,他说,建馆就两个目的,一是抢救收集整理石狮海洋渔业文化遗产,二是传承弘扬泉州海洋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海洋渔业文化教育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石狮的海洋文化、保护海洋文化。终于,在2014年9月6日,石狮海峡渔文化博物馆正式免费向民众开馆,邱国凹也圆了自己的博物馆之梦。
不求回报在奔波,只为留下乡愁魂。邱国凹跟很多老渔民一样,都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说起为何要筹建博物馆,他是这样回答的:“泉州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底蕴,而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渔文化博物馆虽然是几个渔民自发筹建起来的,但我们愿意为宣传泉州的‘海丝’文化贡献力量,让后代人记住祖辈奋斗精神,留下乡愁魂。”正是揣怀着这样的信念,邱国凹才一直不言代价与回报地为馆里忙里忙外。
渔文化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社会人士、海内外同胞、机关单位、中小学生和境外人员共计五万多人来参观研学。台湾不少同胞也都慕名前来参观。“台湾有900多万同胞祖籍泉州,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祖先拼搏的艰辛,海上开拓的壮举。”台南渔民在参观后对邱国凹这样说。而邱国凹在担任馆长期间,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每天无惧风雨,来回奔波,忍住身体的病痛,也要坚守岗位。对于每一次的参观研学,更是化身为一名专业的讲解员,为他们精彩地介绍渔文化知识、历史文化故事,而这一切皆只因两个字——传承。
砥砺前行无止境,奋斗一直在路上。博物馆建成并顺利运营之后,邱国凹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没有歇着,马上就投入到渔文化馆的扩建工作上去。他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推动渔文化馆的发展,更是在2020年打造大铺山景观建设工作,这一项目不仅是进一步整合东埔历史文化品质的重要之举,同时也为石狮文化旅游景观建设再添一道美丽特色的渔文化风景线。这12年来,邱国凹只凭一股劲,只因对家乡的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的发展中。仿古渔船建造、在第七届渔民文化节活动上演练打草绳、扛鱼、纺线、洗网等渔民传统劳作、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活动。只要是有关于渔文化的活动,他都永不缺席,只想将渔文化推广开来,他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传承下去。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