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兵,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42岁,猇亭人,1995年参加工作,现为猇亭区市政环卫处环卫科科长。20年如一日,李传兵一直坚持路面保洁巡查工作,从最初的走路、到后来的自行车、摩托车、面包车,李传兵每年“轧马路”超过1万公里,20年来,他巡查过的路程超2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5圈。他以路为家,用辛勤的汗水践行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承诺,多次获得市、区环卫先进工作者、城市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公仆、文明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年坚守岗位从未休过一天假
20年来,坚守在同一个岗位的李传兵早已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大马路上,环卫工人工作,管理人员也要按时到岗,每天天还没亮他便早起上班,对每一条道路的卫生状况进行巡查,对环卫工人清扫保洁、垃圾收运进行指导,现场管理、日常考核、应急处置等工作,全部由他一个人统筹负责。20年前的猇亭,4条城市主干道,不到10万平方米,如今,43条主次干道,180万平方米,清扫保洁作业面积成倍增加,管理任务日益加重,而管理人员至今仍然只有他一人。20年来,李传兵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节假日也几乎没有真正休息过。
24小时待命长年开启工作模式
李传兵的手机,从来都是设置成24小时待命的工作模式,随叫随到。环卫工人通常工作到晚上10点,而李传兵则工作到更晚。猇亭项目建设多,环卫工作应急处置任务繁重。2014年9月7日晚,猇亭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全区平均降雨40.6毫米,局部最大降雨117.5毫米,受强降雨影响,迎宾大道、桃子冲路、后山路、逢桥路以及猇亭大道部分路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积水、石块泥沙淤积,对沿线群众出行造成严重影响。正值中秋佳节,接到险情后,李传兵放弃与妻儿在外地团聚的机会,毅然赶回猇亭,迅速调集力量,开展清淤工作,共组织100名环卫工人及4台挖掘机、6台农用车、3台高压冲洗车、3台水车投入雨后清淤和道路冲洗,累计清理石块泥沙1500余立方米。9月9日下午4时,所有受影响道路全部恢复正常通行,周边群众纷纷拍手称好表示感谢,而连续奋战了近44个小时的李传兵却辛苦地在车上睡着了。2014年大年三十,金猇路鼎升元酒店对面一带下水道堵塞,李传兵接到电话就立马赶到了现场,一直工作到正月初一,疏通了下水道,让群众欢欢喜喜过了个年,而他自己,却连年夜饭都没有顾得上吃。
365天风雨无阻舍小家为了大家
李传兵能调度上百名环卫工人和180万平方米的工作场,却“调度”不了一个家。因爱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父母已故,每天除了工作,李传兵还要独自照看孩子。2015年7月,爱人望春芳因腰椎病严重,需在外地做手术,然而正值文明创建工作攻坚阶段,工作繁重,加班加点,无法脱身,李传兵没能去陪伴,妻子一个人进了手术室。每想到这些,李传兵心中十分愧疚,然而当他想到自己的付出能为猇亭人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他便觉得“舍小家为大家”是值得的。“我们一家从没出门旅游过,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三峡我的娘家。结婚10多年,我们聚少离多,这次生病期间还因祸得福呢,这次是他陪我最长的时间。”在家中休养的望春芳笑着说。晚上下班回到家,劳累了一天的李传兵给妻子洗衣、做饭,收拾家务。七夕这天,他没有给妻子什么特别的礼物,他说,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
180万平米挥汗甘当城市美容师
金猇路,路宽人密,经营门店、居民户多,是猇亭区最先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的路段。在试点前,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认为“用垃圾巡回收集代替使用垃圾筒”在猇亭这样一个由乡镇发展而来的城区不可能实现。工作布署后,李传兵在进行前期基层调研后,印制了宣传单,购置了小垃圾桶,挨家挨户到商户、居民户中进行宣传,发放垃圾容器,与居民约定垃圾收集的时间,并根据居民提出的倾倒垃圾时间等建议制定了详细的收运方案。虽然前期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但“垃圾巡回收集”执行后,不少居民仍将垃圾乱丢乱扔,“垃圾不落地”推进受阻。李传兵并未放弃,在之后的一个月里,他每天早上6:00到晚上9:00跟随垃圾收集车出行,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挨家挨户耐心劝导,为更好地服务于民,他在收集车上安装了喇叭,提醒市民按时倾倒垃圾。工作中也常遇到市民不支持、不理解,有的市民不愿自己倒,他就主动入户取,有时甚至挨骂,他始终保持着平和心态,坚守职责。久而久之,市民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按规定倾倒垃圾,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金猇路“垃圾不落地”试点成功后,正大路、商业街、金岭路、桐岭路相继实现了“定时倾倒,巡回收运”。如今,走在干净整洁的大街上,很少有人知道当初推行“垃圾不落地”的艰难,以及广大有“城市美容师”之称的环卫作业人员的付出,但李传兵感到非常欣慰,他常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猇亭人,让家乡变得更美丽,他感到特别自豪。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