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陈爱玲

陈爱玲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高桥社区后潘村村民

陈爱玲

  陈爱玲,女,1964年生,现住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高桥社区后潘村。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当亲人成为周围人眼里的“疯婆婆”,媳妇陈爱玲以顺为孝,坚持35年如一日让老人过上无忧的乐呵生活,“我们家老太开心就好。”她总是这样说。陈爱玲婆婆季爱英今年87岁,中年时患上精神疾病,一直过得浑浑噩噩。35年前,陈爱玲嫁到家里,一手接过了照料老人的重担,面对婆婆的种种异常举动,她总是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尽力顺从,让老人过得舒心些。

  陈爱玲是徐州人,父母早亡,没读过什么书,在这位普通的农家女子心里,对老人的照料就是既要“孝”、又要“顺”。

  婆婆是个病人,思维异于常人,神志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不喜欢穿衣服,哪怕是寒冬也要把穿在身上的衣服脱光。“冬天怕她冻着,反反复复又哄又骗,有的时候能说通,好不容易穿上几件;不过到了夏天,她嫌热,穿上衣服就大喊大叫、又撕又扯,若是只在家里,不会打扰别人,我就顺着她的意思,她觉得舒服就好,我多看着些。”陈爱玲说。

  婆婆经常从垃圾堆里捡回“宝贝”,可能是一块石子、一把沙子,或者是脏兮兮、臭烘烘的旧衣服、破盆子。陈爱玲面对这些“宝贝”从不发脾气,而是一遍遍地收拾、整理,打扫干净。

  “这就是个老小孩,你还能跟她吵,惹她生气啊?”陈爱玲笑着说。婆婆的许多举动,在她看来很是平常。

  哪怕是婆婆发病时劈头盖脸的痛打,陈爱玲也能一笑了之。一次,她正和自己儿子争辩,语气急了一些,没想到婆婆冷不丁拿起一根棍棒就打上来:“不许打我孙子!”她边打边说。陈爱玲的头被打了个大包,疼了许久,但她却未因此记恨婆婆半分,始终愿意体谅:“她是个病人,跟大家都不一样的。”

  陈爱玲和丈夫上班时,婆婆发病总往外跑,走丢更是常事,回家找不到人,两个人在村子里一找就是通宵。后来,陈爱玲换了工作时间,这样可以和丈夫错时在家,确保有人可以陪伴照料老人。

  为了照料婆婆,陈爱玲已经10年没回过徐州老家,家中还有个亲哥哥。一边是浓浓亲情和乡愿,一边是别人眼里疯疯癫癫、但在自己眼里需要照料的“老小孩”,陈爱玲10年没有见过亲哥哥,只因为婆婆更需要她。

  在外人看来,陈爱玲是“委屈”的,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做家务、照料家人,下午出门工作到夜晚,35年不叫苦不叫累,将自己一切付出给家庭。

  可在陈爱玲眼里,这一切都不过是维系家庭、平常生活的点滴。“这还叫苦啊?不苦。老人在,家就在,人有个窝有个家,就比什么都好!”她总是这么说。

  陈爱玲曾获得2019年第十八届“南京好市民”,2020年第六届江宁区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

陈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