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刘龙龙

刘龙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甘肃记者站站长

  刘龙龙,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甘肃记者站站长、党支部书记。第十一届甘肃政协委员。从事新闻一线工作超过20年,参加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等重大主题报道,带领团队深入一线,先后报道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岷县漳县地震等抗灾救灾工作,新闻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各类奖项。2010年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2019年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甘肃省金昌市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后,他作为一名“金昌市理论宣讲志愿者”,深入基层十九次,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帮助金昌提炼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

  志愿服务贵在用心、用情、用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过程中,他发挥自身优势,将各地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提供给金昌借鉴,再结合金昌实际,适时的提出建议、参与实践,让这些优秀的经验做法在金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建设工作,关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大局,关系彻底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目标的实现。他跳出单纯报道员的身份,依托新闻工作者的调研走访能力,服务大局、出谋划策,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一线志愿者,参与到文明实践的具体筹备工作中。

  帮助金昌市建立了“大喇叭”模式,推出了“点单全链条”模式,结合自身思考在基层宣讲党的政策理论,帮着提炼乡风文明的做法和经验,“道德讲堂”、“孝善基金”、“每月孝善宴” 很快形成规范和成熟的推广模式,形成了一整套的“新粮地好做法”。挖掘出永昌县城关镇天锦苑社区志愿者“金定国”老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成为当地新时代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

  志愿服务重在不断完善、因势而变才能常做常新

  作为一名文明实践志愿者,他边学边做边总结,始终坚持两点,一是要结合实际,二是要分工明确。结合实际,才能知道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他们的痛点和期待是什么?分工明确,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出效果见成绩。

  十九次深入金昌,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他逐步深入到每一个层面的志愿服务队,发现中心、所、站三级文明实践机构都设置了理论宣讲队,他就建议理论宣讲队的重点力量和配置应该上移,就政策水平和领悟能力而言,应该主要让市级和县级的领导承担理论宣讲。而基层实践所和实践站的志愿服务应该偏重移风易俗、道德感化、娱乐服务、环境整洁等操作层面,避免镇镇都一样、上下一般粗。目前,这样的调整正在加快进行。

  通过一年来的志愿服务,他进一步理解了“志愿服务是人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人们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他将继续坚守一线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国家战略,做好志愿者,发挥志愿服务更重要作用。

  

猜您感兴趣

文化艺术

刘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