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钟彦鹏

钟彦鹏

客家民居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钟彦鹏,男,1951年5月生,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里仁镇上游村村民。钟彦鹏自16岁时开始学习传统木工技艺,出师后专注于客家围屋的修缮,先后参与了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西昌围等十几处客家围屋的修缮。他50多年如一日,用炽热的匠心与大爱守护历经百年沧桑的客家围屋。钟彦鹏曾获“江西好人”等荣誉。

  专注工艺 苦练本领

  钟彦鹏从小就被木匠工艺所吸引,16岁时开始学习传统木工技艺。出师后承接祠堂维修后,钟彦鹏就与围屋修缮保护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专注于客家围屋的修缮、整治,坚持了50多年。

  守护围屋是钟彦鹏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为了提升保护技艺,钟彦鹏专程前往江苏福建学习,他四处奔波,一边请教专家学者,一边采访原先的住民,反复对所获资料进行考证,为围屋保护积攒下经验。“每一座客家围屋,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烙印与脉络。”钟彦鹏说。因此,维修前要大量搜集历史材料,维修过程中要历经繁琐的步骤,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执着与匠心。钟彦鹏坚持了下来,技艺逐渐纯熟。这些年,钟彦鹏先后维修了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西昌围等十几处围屋。凡是维修围屋,钟彦鹏都力求恢复原貌。每一次施工,他都按照传统的赣南围屋营造技艺进行。

  传道解惑 创新技艺

  2014年,围屋营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是研究明清时期龙南及赣南社会历史极其宝贵的载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龙南作为赣南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地,在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年对围屋保护的研究和修缮,钟彦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实战经验。“这项技术的传承接续,是我目前最关心、最着急的问题。作为最年长的人,要带头做好传承。”钟彦鹏说。于是,不论谁来请教,他从不藏私,总是毫无保留地给出自己的看法,并推荐相关的文史资料。

  2018年5月,钟彦鹏被列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他的带领下,50多人投身传统技艺,从事围屋维修事业,成为了赣南围屋营造技艺传承中的重要力量。如何让围屋维修技艺再上台阶,让围屋在时代变迁中经久不衰,成为了钟彦鹏常常思考的问题。在不断探索中,钟彦鹏研制出新技艺——上好的石灰、黄泥、沙石是主料,加入精确比例的红糖、蛋清、糯米浆等混合均匀,每天浇水发酵。15天后,将大小均匀的鹅卵石拌入其中,再配以熬制好的桐油,一道完美的三合土材料才算制作完成。此时必须立马夯筑,这样筑成的围屋墙体,宛若铜墙铁壁,经久耐用。数十年来,钟彦鹏融木工和泥水为一体,掌握了卯榫、斗拱、夯土墙、河卵石砌筑等传统的围屋营造技艺,既修旧如旧,又推陈出新,成为围屋营造的样板。

  退而不休 永葆本色

  忙忙碌碌50多年,钟彦鹏已白发苍苍,但退休后的他不甘就此放弃热爱的文物保护事业,主动参与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他秉持不漏一座古建、一处古迹的原则,每天游走于各围屋之间,不停地拍照存档,指导施工,无惧风雨地对全市各修缮点进行了地毯式复查,确保这些文物施工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损坏。

  2019年3月,赣州市第一次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为赣南客家围屋提供富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更强的法律保护。钟彦鹏第一时间参与到围屋保护的各类活动中,无论多忙、身体状况如何,他都不放弃每一次开展公益讲座宣传围屋保护的机会。钟彦鹏认为,自己的付出能让传统建筑精髓得到永久保存,十分骄傲。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也让更多人了解围屋的悠久历史和璀璨人文,了解围屋保护修缮的技艺和意义,成了他的新使命。

猜您感兴趣

文化艺术

钟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