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东,1950年10月6日出生于江苏丰县,地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科学理事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郭华东于1977年从南京大学毕业;198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1985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学习;1985年至198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室副主任;1988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常务副所长;1994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第一、二届主任;1995年至2002年担任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发展部主任;1997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1997年至2000年担任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届主任;2007年至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至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 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当选为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
郭华东从20世纪70年代从事遥感信息科学特别是雷达对地观测领域研究。他系统揭示雷达电磁波与典型地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无植被沙丘雷达散射几何模型,揭示了熔岩的去极化机理与植被的多极化响应现象,证实了长波段雷达对干沙的穿透性;建立了多源遥感找矿理论方法与模式,建立了重大地震灾情全天时全天候和主被动遥感观测体系,提出全球变化科学卫星及月基观测概念;组织建设了新型对地观测系统,建成神舟飞船陆地遥感应用系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地球原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