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镜朝,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1999年6月生,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学习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连续六个学期获得学习成绩优秀奖,连续三年获评“国家奖学金”。参加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一项,获“对置斜盘高速气力式芽种精量排种器”“双盘高速气力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两项国家专利授权,作为队长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中斩获全国三等奖。
事迹详情:
勤学上进,扎实掌握专业知识
对于每一位工科学子来说,专业课程的学习都绝非易事。工科课程以其缜密的逻辑、创新的思维、巧妙的配合、琐碎的知识点和庞大的计算量的特点让每一位刚接触的学生都望而生畏。王镜朝也不例外,他努力想跟上老师的节奏,听懂讲述的内容,却发现一节课下来不知所云,远大的理想和骨干的现实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努力寻求突破,强迫自己沉静下来,突破内心的抵触和恐惧,一点一点尝试去从课本的第一页读起,不放过每一句话,每一张图,努力地去推导每一个公式,渐渐地,他发现他渐入佳境,书越来越“薄”,信心却越来越“厚”。慢慢地,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周制作学习计划表,通过给自己当老师的方式复述出课程内容,来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同时要带着问题和老师探讨,积极参与课堂的每一次互动,他做到了让每一老师在第一节就深深地记住他。
大学三年来他从未忘记作为一名学生的本职,时刻保持以学习为第一要务,他常常熄灭一教的最后一盏灯,走过凌晨两点的荟园主干道,见过洒在工程楼的第一缕阳光,星光不问赶路人,至今为止他共有45门课程满绩,专业成绩位列榜首,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以优秀的综合素质被提前保送至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在2020年先进个人评选中,他以最高票数当选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标兵”。
探究求索,立志投身创新创造
“Theprogressofhumansocietyliesintheinnov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于科技技术的创新,这是王镜朝在英国牛津大学进行访学时Prof.MichaelYudkin经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他在访学期间见到了很多前沿高端的技术,深刻认知到中国的高端制造行业和创新能力仍相较落后,便更加坚定了要为中国创造贡献力量的信念。
他是科研小白,却硬是凭借百折不挠的毅力,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结出累累硕果。三年前,他鼓足勇气向夏俊芳教授提出想参与科研项目的请求,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出乎意料的是恩师欣然接受了这个科研小白,甚至主动让他加入她的研究生工作室参与研究,让研究生学长帮助他逐渐夯实基础。至此,他开启了科研活动之路,从一无所知,到担任队长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双盘高速气力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再到申请专利《对置斜盘高速气力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的设计》,最终参加两项国家自然科学金及项目,一路走来,在老师和学长的帮助下,凭借着越战越勇的精神终于走出了科研第一步。三年来,他愈战愈勇,努力创新,在全国机械设计创新等竞赛中崭露头角,在获得所有成果中,最让王镜朝自豪的便是,在疫情期间仍不松懈,作为队长斩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
用心用情,踊跃参与社会实践
担任校院学生会负责人期间,王镜朝做好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桥梁纽带,高效完成每一项工作。参与举办多场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累计浏览量高达20万+,接受人民日报、湖北卫视等媒体采访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大哥哥,你常来看看我们好不好,我有好多歌想唱给你听......”小悦莹紧紧地牵着他的手。这个小女孩是龙腾光明学校的一名学生,她还在襁褓时便遭到了遗弃。两年前是他第一次见到她,她始终低着头,默默独自坐在教室一角,她承受了本不该属于她的伤痛。他教她唱歌,陪她画画,买零食,希望能够尽他所能弥补小悦莹童年确实的快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两年了,小悦莹脸上多了些笑容,也不再那么沉默。
草感地恩,方得其郁葱;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他想为这个哺育我们的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馈,大学三年里,秦安县扶贫有他们的一份爱,敬老院有他们的一份情,聋哑学校有他们的一份温暖,长江江豚保护有他们的一份力量,正是这颗炽热的心,让他勇担社会责任。
这就是王镜朝,他并不天资聪颖,但却坚信“笨鸟先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不断超越自我;他很平凡,但却坚信“平凡孕育伟大”,愿意持续用自己的光和热为社会贡献力量!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