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刘海川

刘海川

成都轨道集团派驻简阳市雷家镇石岩寺村驻村干部

刘海川

  2018年驻村以来,他累计争取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32.8公里,他克服父母正做肝脏移植手术的实际困难,个人贷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成功打造“石岩草莓”“石岩茵红李”等特色品牌,让靠天吃饭的石岩寺村蜕变为全镇产业强村,现园区年产值达34万元;疫情期间,他自驾超6000公里为村民销售滞销草莓4000斤,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要领导会见,是上万网友心中的“扶贫好青年”。

  事迹详情:

  石岩寺村位于简阳市雷家镇西南部,毗邻资阳市祥符镇,全村共577户,其中贫困户就有93户305名,全村地域内土质以红棕紫泥为主,保水性差,农作物产量低,产业发展类别少,属于四川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年仅25岁的刘海川就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到该村的驻村干部。

  东奔西走,他两年争取到帮扶资金1000万余元。自2018年6月30日到村以来,刘海川就在石岩寺村致富脱贫的道路上奔忙,“要想富、先修路”,两年间,他埋头苦干、废寝忘食,累计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超过1000万余元,新建村组硬化道路32.8公里,实现“户户通”,新建蓄水池101口,提灌泵站1座,让“交通不便、靠天吃饭”的石岩寺村蜕变为全镇产业强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7%。

  44天,他跑了6414公里。疫情期间,村里大量草莓滞销,未解决销售难题,他发挥特长,把草莓销售信息制作成精美海报,发到朋友圈、微信群、QQ群,并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扩散,吸引广大网友关注。线上下单付款,线下他逐一进行“无接触”配送。自2月3日以来,他44天行驶6414公里,相当于绕成都三环126圈,帮助村民销售草莓4020斤,村民直接收益达12万元。那段时间,他白天收单,晚上整理订单,第二天凌晨摘草莓装箱,上午从村里开车到成都,一直送货到晚上,再整理订单、处理售后,每天只睡上四五个小时,一日三餐全部在车上吃面包和饼干,最多的一天送了67个小区,最远的一单甚至送到了靠近广汉市的青白江。

  仅用半年时间,他就把村里农产品卖到了盒马鲜生。脱贫重在增收。2019年,他建成了石岩寺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并户克服因连日暴雨机器无法耕种的困难,带领种植户“徒手”起沟栽苗,发展高品质大棚草莓。在草莓大棚发展过程中,他带头承包3个大棚,吃住在棚,建立了园区标准化管理体系,现园区年产值达34万元,2020年种植户纯收入达17.6万元;他聚焦产业长远发展,打造“石岩草莓”这个特色品牌,建立产品营销体系,使其一举成为“盒马”草莓供应商,成功抢占草莓销售上游市场。

  贷(借)款11万元,他无偿借给村民发展大棚草莓。园区种植户大多都是贫困户,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买草莓苗和肥料,此时他的母亲刚在华西做完肝脏移植手术,吃抗排异药物需要很大一笔钱,家里房子已经抵押了,车子扶贫工作还需要用,都不能卖,他急得整夜睡不着……最后,他先后贷了共8万元的款,在同事那儿借了2万,把做手术医保报销的1万,一共11万,陆陆续续全部借给种植户拿来买了草莓种苗、营养土和肥料,他还和贫困户签了“只赔不赚”的借条,卖草莓赚钱了就还,失败了就算他给大家的补偿。问他为什么要做这“只赔不赚”的买卖?“贫困户挣钱太难了,大家信任我才跟我种,如果卖草莓没挣钱,那就是我的责任,应该承担损失……但“出手阔绰”的刘海川每次去石岩寺村却宁可开3个半小时的国道,也不走高速,“高速是要快一点,2个小时吧,但是二绕要收费,68块钱呢,省点是点。”

  两年里,他自己买灯、买线,给独居的汪大爷家里接通了电线、安装好灯泡;长期把贫困户杨顺花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女儿带到华西医院治疗;奔走了半月,让困扰了4社和10社十多年电压过低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村民不再凌晨起床打米,错峰用电……

  为了让孩子拥有梦想,他在村小开设了驻村支教课堂。从大巴山走出来的他深知教育对于长远脱贫的重要性。以前石岩寺村小学教室透风漏雨、只有泥地操场,他利用寒假抢抓工期,将村小学改建为简阳市唯一一所同时拥有塑胶操场、计算教室和图书室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建好了,我问孩子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去打工,有的答不上来。村里的地里不仅要种上草莓,孩子们的心里我还要种上希望。”为此,他申请资金,组织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设立“专项奖学金”;设立“驻村干部支教小课堂”,按时到校上课;建立公益游学机制,开展“走出农村看世界”公益游学活动,让孩子们去看看乡村以外的世界。

  守在ICU门口仍不忘地里的草莓,他亏欠最多是家人。2019年9月他母亲确诊肝内胆管结石,需要马上进行肝脏移植手术,但是一直没做手术,因为那时草莓刚栽上,正是病虫害高峰期,园区里十几个种植户都眼巴巴望着刘海川,他走了,园区就经营不下去,村民的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家里、村里,他都是“顶梁柱”,但他选择做了种植户的依靠,一直让草莓苗度过“缓苗期”,开始生长,才跑回华西,签字准备手术……他说“人嘛,总是觉得自己最亲的人最能承受……”妈妈病危,爸爸提供肝脏进行活体移植,一家三口一下子倒了两个……母亲的手术持续了12个小时,他就在ICU外面守了12个小时,一边签病危通知书还一边安慰微信群里遇到困难想要退出种植的贫困户,照顾了3天,母亲脱离生命危险,他又跑回村里了……半个月后父母出院在家静养,他在村里跑,每天对父母的关心就是中午按时打开手机给父母订个外卖……这名90后青年说“我工作无悔,但对家有愧,为了老百姓,值了!”

  自2018年刘海川到村以来,其扎根边一线、热心公益、志愿奉献的事迹受到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中新社、人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阅读量累计超过1200万,并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要领导会见,是上万网友心中的“扶贫好青年”。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

刘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