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苗昊春

苗昊春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副主任

苗昊春

  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首届兵器定向班毕业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青年科技带头人。主要承担反坦克导弹、制导火箭等武器制导控制系统开发和设计工作,任多个型号、预研项目副总设计师或项目负责人,参与设计的某型反坦克导弹多次参加国庆阅兵,参与我国首型潜射某武器研制。授权/受理国防专利4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0余篇,出版图书《智能化弹药》。

  事迹详情:

  苗昊春,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首届兵器定向班毕业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青年科技带头人,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副主任。2016年12月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入选2017-2019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9年第15届“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第五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兵器青年英才计划,中国兵器领军科学家培养计划(第三层次)。工作10多年来,参加型号及预研项目近十项,现任陆军某型号竞标项目总师助理,主持我国陆军射程最远的精确打击武器制导控制系统研制,担任兵器集团某重大专项等三个项目副总研究师,陆军十三五某预研项目等三个预研项目负责人等职务。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排5),兵器三院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授权/受理国防专利4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0余篇,出版图书《智能化弹药》。

  一、参与我军首型集侦、指、打、评于一体的重型多用途导弹武器装备研制,成功实现了各类缺失目标信息的归一化融合处理。

  担任设计师,首次于国内制导兵器领域将攻坚/多功能弹道落角控制设计技术应用于末制导段。首次于国内轻型制导兵器领域采用了缺失目标信息补偿算法,该算法创新性地采用归一化融合技术,实现了对来自侦察车、指挥车和发射车的各类缺失目标信息的归一化融合处理,极为有效地解决了目标信息缺失、丢帧和连续野点干扰等关键技术难题,在该项目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受理1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兵器三院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二、参与我国首款潜射防空导弹预先研究,成功实现了潜射防空导弹跨介质的制导控制。

  担任副主任设计师,提出了形式统一的跨介质运动模型,并开展水下、出水及空中全段弹道的跨介质制导控制系统研究和全向攻击制导律设计,最终实现了我国首次潜射防空导弹的水下发射全程闭环飞行试验,填补了我国潜艇主动防御武器的空白。主要成果形成博士学位论文《潜射防空导弹跨介质制导控制研究》,授权发明专利1项,受理2项,发表EI论文2篇,中文核心4篇。

  三、参与陆军某型号竞标和兵器工业集团某重大专项制导控制系统研制,主持构建了滑翔式和吸气式两种技术路线的高超声速武器制导控制关键技术体系。

  在陆军某型号竞标项目中担任总师助理,构建了助推滑翔式远程制导火箭制导控制系统关键技术体系,在我国陆军领域多次刷新最远射程记录,2020年1-6月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5家国内一流院所参加陆军型号竞标,两型标的得分分别为第一和第二,未来将大幅提高陆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在兵器工业集团某重大专项中,担任副总研究师,开展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具备飞行条件,力争突破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武器化的国际难题。

  四、负责陆军、火箭军、陕西省等预先研究项目,承担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作,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难题。

  作为第一技术负责人在陆军十三五某预先研究项目中主持宽马赫高空外弹道飞行控制技术攻关,在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中主持机器学习在目标探测与识别中应用技术攻关。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某兵器联合基金项目主持弹体弹性建模与地面模拟试验攻关;在火箭军某十三五预先研究项目主持外辐射源探测技术攻关。

  五、参与制导兵器相关规划论证、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升兵器工业集团在制导控制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和专业话语权。

  作为执行主席策划中国科协第36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并任执行主席(2018.10西安),主笔的“陆战智能武器装备未来发展建议”决策参考经兵器集团、发改委上报国务院并被采纳。先后主持或参与总装精导丛书《智能化弹药》(2014)、智能弹药国防重点实验室论证(2014、2019)、制导兵器技术学科发展方向预测和技术路线图报告(2016)、制导兵器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9)等编写论证工作以及大量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

苗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