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舒伟,男,彝族,1979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现任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防科科长。凭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爱岗敬业的奉献之歌。
一、火线入党,屡赴灾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医疗防疫队伍都赶赴四川支援救灾。作为一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他义无反顾写了请战书要求去一线抗震救灾。当时,谁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会碰到什么事,但为了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必须去。理县甘堡乡灾区余震不断、高温高湿、山高路差,工作强度大,生与死的考验时时刻刻都存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带头冲在前面,让他深受感动和震撼。他也要做这样的人!利用晚上不多的休息时间,他向自己所在的云南省卫生厅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前线临时党支部提出了火线入党申请。越过山石随时崩落的高危路段,看着被滚石砸陷的引擎盖,站在废墟中,面对鲜红的党旗,大家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那一刻火线入党的他心底一股热浪在翻腾,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仪式结束后,大家又继续一线救灾工作。在灾区的20多天里,他每天冒着连续余震、山体滑坡的威胁,开展灾后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消杀工作。背着30多公斤重的喷雾器,大面积消杀非常消耗体力,倒掉鞋子里的汗水,脱掉厚厚的防护服,拧干内衣上的汗水,整个人累得虚脱,但他为大灾之后无大疫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而自豪。家中珍藏的那双藏族灾民送的绣花鞋垫和“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奖状见证了他这段永生不忘的记忆。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地震,他再次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在抗震救灾一线,他用实际行动承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二、身先士卒,提升技能。
过硬的专业技能才是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者走向更高更远的通行证。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他努力学习书本上、网络上各种业务理论知识,虚心向前辈们和同事学习请教,同时通过参加省级组织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防治知识的培训,不断储备业务知识,提升专业技能。随着前辈的陆续退休,掌握蚊虫鉴定技能的人员渐渐减少,为弥补这个空缺,他主动向单位申请到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进修学习蚊虫鉴定技能。学有所获,回到工作岗位后,他组织开展全州13县市专业人员采取实践带学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各县市人员队伍能力得到提升。他下县市、下乡镇、下村组认真指导开展按蚊、伊蚊等媒介调查工作,掌握红河州不同地区按蚊、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红河州蚊媒介传播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爱岗敬业。
1996年开始,静息了百余年的鼠疫在我州再次流行,多次参加了红河州鼠疫疫情处置工作,利用自己熟练掌握彝族语言的优势,对少数民族聚居的村组彝族民众开展健康知识和鼠疫防治基本知识宣教。因彝语交流无障碍,宣教很快就得到疫村村民们的响应,积极配合疫情处置工作,在短期内扑灭了疫情,使鼠疫的危害控制在了最低限度以内。
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控中,恪尽职守,不计安危,忘我工作,日以继日奋战在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一线,既要管理好各种消毒药品发放,又要背负重达30多公斤的消毒液进行现场消毒工作,长达几个月高强度的工作从未休息,可他从来没有怨言,默默的一直坚持工作。
2014年开始,我州河口、屏边、红河、元阳、绿春、金平陆续开展土源性线虫调查工作,为保证调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调查前期方案的制定、调查点的选择等他亲自确认。调查的实验室工作又脏又累,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下,大便样品的异味充满整个检验室,总是让人难于呼吸,但他仍然坚守岗位,参加检验工作并指导人员开展检验样品制作,样品的检验。一个调查县2000人份的任务,实验室工作总是要10多天,他总是坚持到底。
疟疾在我州流行历史悠久,是严重危害我州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2020年全国实行消除疟疾是我国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全球消除疟疾进程。为了这个庄严承诺,自他参加工作以来,在边疆疟疾高发的村寨,随时可见他的身影,或开展疫情处置,或开展全民带虫调查,背着行囊和调查工作包,他总是不怕苦,不怕累,不知趟过多少溪沟河流,不知越过多少高山,克服道路的艰辛和路途的遥远,这些只是为消除疟疾行本职所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和消除疟疾项目实施后,他认真学习各项方案和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县市项目工作指导,同时开展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为全州消除疟疾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消除疟疾项目工作资料对于消除疟疾的认证是个重要佐证,为了把好资料的质量关,他和同事认真细致对13县市消除疟疾工作资料进行逐一审核、分类、整理。他对每份资料的审核总是认真细致,保证审核过的资料都过关。资料审核工作量大且繁琐,审核整理完一个县市的工作资料,他们都得努力工作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但看到一沓沓资料整齐排放时,他们眼里总有成功的喜悦。努力的付出,总会有收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全州广大疟防人员的不懈努力,疟疾防治工作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从2012年开始我州再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达到了消除疟疾的标准。2015年11月红河州通过了省级考评认证,实现了全州消除疟疾的目标。
2019年9月,他还沉浸在丧母之痛中,忙碌的工作和悲痛中还要照顾双脚骨折生活无法自理的爱人。一份带领红河州疾控队伍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演练的通知让他不得不抛下小家,奔赴景洪。10多天的工作结束,他和红河州的同事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返程。刚刚从景洪归来,次日我州河口县首次报告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疫情就是命令,他立即到河口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工作,每个疫点的布雷图指数调查是他主要任务,房前屋后,环境脏、乱、差的地方,每个角落他都认真开展调查。现场调查结束,他又急忙到实验室对捕获的蚊幼虫进行鉴定,并将调查进行结果进行反馈,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四、抗击新冠,奋战一线。
发生在岁末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其汹汹袭来之势,深刻改变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疾控人就是人民与疾病之间那堵“隔离墙”。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持久战中,作为中心疫情防控工作消毒组组长,为做好消毒工作,他提前整理消毒技术方案,提前准备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保证随时可以开展消毒工作。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消毒工作任务,他都亲自带领工作人员一次次开展消毒工作。记得有位同去开展消毒工作的同事个子较小,装有30多公斤重的消毒液没法背起开展消毒工作。他担心同事受伤,让同事负责配制消毒液,硬是一个人完成了当天所有的消毒任务。作为中心的一名应急队员,他还积极担负24小时应急值班的责任,每次轮到值班,都听从安排。值班时,他睡沙发,深夜时的各种来电、寒冷的天气和蚊虫的骚扰都是值班时的“好伙伴”。作为疫情防控组成员,多次参加考试场所和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工作。有一次考试防控工作连续10多天,他和同事们6点多集合出发,7点30分前到达各防控点,每天有4至6场考试,考试人员多达上千名,在考生入场时他和同事都认真对每一名参加考试人员进行健康码的审核和信息登记,每天考试结束后,他又和其他男同事们背上30公斤重的消毒药水对30至60间的考场逐间开展消毒工作,连续作战,他已显疲惫,却总是笑着说,“休息一会,力气又回来了,明天照样是个好汉”。在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时,他还负责中心的新冠肺炎日工作进展报告工作,对中心各组防控工作组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认真核对,发现有疑问,及时跟上报的人员进行沟通,保证每份材料、数据精准无误。长期持续的新冠疫情,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仍持续。他说:我是一名普通的疾控工作者,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我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
让我们向这位平凡的疾控人致敬!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