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姜莉玲

姜莉玲

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

  姜莉玲,女,1979年5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姜莉玲24年如一日坚守林业工作,扎根沙海中,芳心护绿洲,用实际行动争做生态文明的守护者、践行者,用青春和汗水见证了荒凉大漠向绿水青山的转变。姜莉玲曾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好人”等荣誉。

  情系桑梓 返乡筑梦显赤诚

  姜莉玲出生在民勤县东坝镇连丰村,儿时的家乡植被丰茂、景色优美,是她和伙伴们嬉戏游玩的乐园。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人口大量增长,开垦拓荒、用水激增,加之上游石羊河来水逐年减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大风一起不见天”“一茬庄稼种三遍”……这些刻骨铭心的画面,定格在姜莉玲脑海深处。很多人迫于生计,远走他乡投亲靠友。村庄逐渐凋敝,儿时的玩伴也随迁到外地,没有了音讯……

  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梦想,姜莉玲毅然决然报考了甘肃省林业学校。毕业后,姜莉玲主动到民勤县东坝林业区站工作,义无反顾地加入战风沙、斗荒漠的“林业大军”。育苗是姜莉玲工作后面临的第一道考验,翻地、扦插、施肥、浇水……正当她准备大干一场时,身体却开始不断“找茬”。由于长期接触农药,导致她全身过敏、出现浮肿,布满红斑、奇痒无比,打针吃药不见效,不得不住院治疗,但最终还是落下了习惯性过敏的病根。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找单位领导为她调整岗位,她却告诉父亲:“我回来的目的就是不想看到家乡一直黄沙漫天,我要让它变成绿色。”2003年,姜莉玲光荣入党。从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起,她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每年压沙造林时节,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姜莉玲每年至少有两次要和同事们吃住在沙窝,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每天徒步20多公里,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吃口热乎饭,遇上风沙天,只能凉水泡干馍馍,晚上还得提防帐篷被风吹翻。

  风沙侵蚀着民勤大地,也改变了姜莉玲原本白皙光滑的面容。每次从沙漠中出来,嘴唇干裂、皮肤黝黑,一身迷彩服和黄胶鞋的着装,让她看起来苍老了很多。风沙改变了姜莉玲的容貌,但是改变不了的是她防沙治沙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年复一年与黄沙相持相守相争,以“寸草遮丈风”的韧劲营造绿水青山,终于换来民勤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

  不忘初心 为民服务显真情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正式批复实施,退耕还林成为林草工作的“重头戏”。科班出身的姜莉玲勇挑重担,深入退耕还林一线调研,深度参与编制全县退耕还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4000多页的工程项目资料,为全县退耕还林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做大量群众工作。有些政策群众一时不理解,摔碗骂人的情况经常发生。姜莉玲总是硬着头皮、咽下委屈,笑脸相迎、耐心解说。有一次遇到一位固执的老大爷,接连吃了好几次闭门羹。进不了门、搭不上话,她便跟着这位老大爷到地头,默默地帮他搭建日光温室。一不留神,棚顶的一块砖头掉落,不偏不倚地砸到了她头上,鲜血顿时染红了半边脸……第二天一大早,头扎绷带的姜莉玲又出现在搭建现场。“我的伤是小事,退耕还林不能错过节气。”姜莉玲说。老大爷的心逐渐被融化,他不但拥护退耕还林政策,还成了义务宣传员,他说:“这么尽责的姑娘,我信她。”

  地处沙漠最前沿的西渠镇致祥、制产等村,部分退出的耕地未被列入退耕还林范围,要治理缺乏资金,不治理后患严重。姜莉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深入调研后及时向领导汇报群众意愿呼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让2800多亩沙化耕地得到治理,群众获得政策补助资金344.4万元。怎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参与到防沙治沙当中?怎么让历代林业人守护的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金山银山?姜莉玲认真学习,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指导西渠镇制产村农户何德荣及青土湖周边村民,学习梭梭嫁接肉苁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沙产业基地4600多亩,年采挖肉苁蓉100多吨,收益200多万元。环境变好了,群众的腰包也鼓了,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群众都说小姜是能带来好福气的“福将”。每次去西渠,乡亲们总要跟她拉家常,邀请她进门喝口热水、吃顿便饭。

  勇挑重担 恪尽职守显担当

  为了更加高效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姜莉玲积极探索科技治沙新路径,先后和同事们在沙漠腹地建成面积500亩的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研究草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稻草集束直立式沙障、尼龙网沙障等13种治沙技术的适用区域和治理效果。为取得第一手直观数据,她有时不得不“蹲守”基地,等候沙尘暴,采集实时数据。记得有一次,沙尘暴袭来时已至傍晚时分,一道黑色的风墙急速涌来,天地间一片混沌。姜莉玲用瘦弱的身躯,顶着狂风,凭借手电筒微弱的光和随身携带的仪器在风沙中完成了观测。因为风沙太大,归途中的部分道路被掩埋,她和同事摸索了近5个小时才走出沙窝,直到凌晨两点多才到家。丈夫红着眼埋怨她工作起来不顾自己不顾家。她微微一笑:“这是初心所系,我无怨无悔。”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翻开姜莉玲的笔记本,有这样一段话:“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身为林业人的姜莉玲倍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干好林业工作的信念。24年与风沙斗智斗勇,姜莉玲逐渐摸清了沙漠的“脾性”。身材瘦小的她犹如沙漠里一棵“梭梭苗”,矢志不渝奋战在抗风斗沙一线,在祖国西北的千里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的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这是姜莉玲最喜欢的一首歌,24年来,她心中的那抹红与眼前的那片绿交相辉映,铸就了新时代林业干部用一生信念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铮铮誓言。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

姜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