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杰,女,汉族,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科尔沁左翼中旗税务局干部。2021年入选“内蒙古好人”榜。
孝是什么?要用最朴实的话语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李玉杰是个普通农民的孩子,家庭观念很简单,“父母生我养我小,我就应该养他们的老”。多么朴实的话语,里面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孝道的观念,而且这种关于“孝”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李玉杰多年来一直和老人们一起生活,照顾着家里的四位老人的生活起居。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但对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却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来比拟。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李玉杰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母亲卧病在床不能自理七年,一日三餐都靠人喂,连水都要用勺喂着喝。李玉杰每天变着花样搭配营养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喂到母亲嘴里。为了让老人每天都能喝上新鲜豆浆,她买了台豆浆机自己打豆浆,还要放些核桃仁、花生米,她说,这样的豆浆才更有营养。母亲病情加重,她四处求医问药,甚至练成了能够熟练配药打针的“家庭医生”。母亲住院期间,她更是床前侍奉从不懈怠,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出院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给老人擦洗、按摩,忙完工作和家务就陪母亲唠嗑解闷。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多次病危的母亲转危为安,幸福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孝是什么?要不畏风雨勇攀登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9月,李玉杰的公公因交通事故头部重伤昏迷不醒陷入植物人状态。住院期间李玉杰坚强地扛起护理的重任,遵照医嘱给插着鼻饲管的公公打流食、翻身、按摩、擦洗。经过近两个月的救治,等来的却是老人已无法治愈醒来的消息,院方要求出院。将公公接回家后,李玉杰为了给老人增加营养,每天大清早去买来新鲜水果、肉,和米汤在一起搅拌成糊糊,用针管打进公公的鼻饲管里,一天要打七八次,每次都要半个多小时。老人身上无任何知觉,为了防止肌肉萎缩,两个小时要翻一次身,一天最少要按摩两次,一次就要一个多小时。照顾植物人公公的日子里,有数不清的辛苦劳累,即便这样,李玉杰和爱人依然坚持给老人最好的治疗和护理,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
2020年,患脑出血半身不遂已经20年的父亲又不幸患胃癌,术后的护理让李玉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而她依然坚强面对毫无怨言。如今,父亲、患高血压心脏病的婆婆和她一起生活。每逢老人过生日,细心的李玉杰不但要做丰盛的佳肴,还要精心准备一份礼物送给他们。不论出差还是闲时逛街,只要看到适合老人穿的用的,她总会买回家备着。每次出差前,她总是包好各样馅儿的饺子冻在冰箱里,平时即使有事不能回家吃饭,也一定要先回家给老人做好饭再出门,在李玉杰的心里,老人总是放在第一位的。
孝是什么?是风雨过后的别样彩虹
困难面前人人自危,多少人在一夜之间陷入生活的低谷里,生活的压力像座大山,压抑得让人无法呼吸,足以让人崩溃。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有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而李玉杰总是面带笑容,像对待年幼的孩子一样,想方设法把老人们哄开心,李玉杰告诉自己这些难事就像在冬季的大雪里埋葬,最后一点点地消融,她做到了,不论遇到什么难心事,她也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做到时时刻刻对老人和颜悦色、温声软语。
别样彩虹是那赤橙红绿青蓝紫的光与影,更是有个结婚二十多年来相敬如宾、孝敬老人、关爱手足的丈夫,明礼懂事、好学上进的女儿。女儿参加工作后爱岗敬业,放假回家总是帮她洗衣做饭干家务,帮助她照顾老人们。一家人互谅互让,和睦相处,用点滴的亲情将家筑成爱的港湾。
李玉杰许一个小小的心愿,退休后开一家养老院,让更多的老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爱,是无私的,藏在每个角落里,李玉杰把它找出来给予别人,她想用爱温暖更多的人。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