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是长江大保护的行动者,是防污攻坚战的“孺子牛”,她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殷殷嘱托,率先提出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理念、“双盲断”等八个全国首创措施,破解了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历史性难题,为长江生态保护探索出一条新路径。21年扎根基层,她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血脉,成为当之无愧的“长江大保护先锋”。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长江一以贯之的明确号召,长江污染防治问题也成了总书记的一再牵挂。
为了破解这道千百年来历代船民习以为常的难题,一位扎根基层22年笃定守护长江的海事执法人员,一名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作出了不懈努力与积极贡献,她就是“长江船舶防污领头‘杨’”——杨阳。
赤子之心 开创内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先河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长江?是杨阳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通过先后对1万余个船舶阀门和管路进行检查分析、与5000名船员和80多家航运企业进行交流,2018年年初,杨阳针对内河船舶惯用的“达标排放”处理方式存在“达标排放难达标”的明显短板,率先在全国开创性地提出并应用了“零排放”和“分类监管”理念破解船舶防污监管难题。
“不理解就引导、不懂就耐心讲、不会就手把手教,没有教材就自己写,总有一天会讲通的。”抱着这样的决心,杨阳自己编写教材,主动给企业做培训,最终成功推动200多艘船舶全面实现“零排放”,开创了全国内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的先河,解决了长江船舶污染防治难题,最大限度减少了船舶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2020年实施“零排放”以来,长江重庆段累计接收船舶水污染物27万余吨,使用岸电1340万度,推算累计减排悬浮物、硫氧化物等4300余吨;航运企业防污成本下降70%,重庆276家航运企业和2937艘船舶每年降低运行成本3000余万元,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干担当 船舶污染物监管“来有影去有踪”
为了摸清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真实情况,她每天撸起袖子守现场、登船头、钻船舱,时常还要从船舶甲板上不足50厘米的“人孔”钻入又脏又臭的底舱,与粪便污垢为伍,与闷热缺氧对抗。
有一次,她在郭家沱码头下舱检查一艘滚装船,下到一半时因为楼梯锈蚀严重,整个人踩空坠入舱底,同事们慌忙用绳子把她拉上来,才发现她的身上、头发满是污渍。后来实在受不了粪水的味道,杨阳将心爱的长发剪成了寸头,儿子看到后心疼地说,“妈妈,你以后能不能别剪短发了呀,一点都不像女孩子。”
二十年的求真、认真、较真,她在全国首创“双铅封”“双盲断”法,从硬件上切断船舶非法排污旁路,确保污染物100%上岸,打通了内河船舶多年来污水排放“多个流向出口、最终去向不明”的瓶颈,整个排放系统由繁化简,有效阻断了污水直排、偷排和漏排。
她从自己多年的现场工作中提炼出以“防、治、教、共”四位一体监管体系为核心的“杨阳工作法”,不仅规范了内河船舶防污现场执法程序,还逐渐带动形成了一支作风过硬、正规专业的防污监管执法队伍。
代际相传 汇聚守护长江生态环境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很多工作都按下了“暂停键”,而杨阳却还在为船舶污染物处置工作奔走,建立特殊时期的防污工作新机制、协调辖区水上污染物接收单位……江面上总有她忙碌的身影。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大家普遍关心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器操作难的问题……”打开“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就能搜索到杨阳自导自拍的“船舶污染防治学习视频”,很受船员喜欢。
谈起视频录制初衷,杨阳说,“疫情期间,航运企业都停了,特别是没来得及下船的船员还困在江中,我就想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让他们学到新政策、新要求。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解答船舶防污工作‘疑难杂症’。”
从未接触过视频软件的她,什么都要从头学。从自主解决拍摄设备,到独自完成文案、拍摄、剪辑、配字幕等,一个60秒的视频,往往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
她创立“碧水流动课堂”,通过100多场公益宣讲,至今已带动社会各界4万余人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得益于她二十年如一日对长江的炙热守护,长江重庆段再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壮丽景象。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