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平,男,198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家住河南省卢氏县朱阳关镇鹳河村,2017年10月—2018年4月担任莫家营村党支部委员,2018年槐树村和莫家营村合并为鹳河村,担任该村支部书记至今。任职期间,不断规范党支部建设,带领村两委和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增加集体收入,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一、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增强模范带头作用
他带领支部扎实开展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党史学习教育等,党支部的凝聚力持续增强。尤其今年换届时,他针对村干部老化,不会使用电脑、微信等影响工作的实际问题,通过走访党员、召开群众大会,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吸收两位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换届后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45岁降至40岁,高中以上学历占比提高了28%,增强了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干事创业的活跃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他率先将党员和标兵户等组成志愿服务队,累计群众办实事20余场,参加义务劳动15次,党支部的形象大大提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好评。
二、兴产业、扩就业,稳固基础促增收
食用菌作为鹳河村主导产业,为推进返乡创业,莫理平带领村两委人员积极引导外出优秀青年返乡创业,2019年引导返乡人员投资500万元建设了30个标准化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2020年为本村带来了2.2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7.9万元。看到食用菌发展前景后,带领村两委主动作为、积极协调,2020年新建了107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021年初引进社会资金80万,建设300吨的保鲜冷库;2021年下半年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争取到县整合资金98万元修建食用菌养菌基地一处,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在他的带领下,全村食用菌产业发展链条较为完整,解决了100余名群众就业难问题,实现村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双增收。
三、讲文明、树新风,鼓起口袋富脑袋
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平安村镇等文明创建活动,莫理平带领村两委人员认真落实“一约四会”制度,通过开展“最美鹳河人”、文明家庭创建、“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儿女”、曝恶习树表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等活动,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他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2019年底,槐西组的张向军上山干活,不小心斧头将自己的手弄伤了,莫理平得知后,第一时间将张向军送往医院,并积极协调医院和保险公司,让损失降到最低,有智障残疾的张向军露出满意的笑容。2021年1月23日晚上11,他听说宋小社在80多岁的母亲下午外出至今未回后,他通过查看监控,分组寻找,经过2个小时将宋母找到。同时利用暑假期间,组织放假返乡的大学生加入鹳河村志愿服务队,深入组下开展不动产登记,电信诈骗宣传、安全防范活动。2021年,全村共选树“好婆婆”1名、“好媳妇”2名、“好妯娌”2名、“好儿女”2名、“好丈夫”2名、“好乡贤”1名,学典型、争先进蔚然成风。
四、时刻牵挂着群众,彰显先进风采
在疫情防控战中,他身先士卒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党员的职责,成了群众的“知心人”。大年初一,他顾不上照顾家庭,组织村民设置疫情防控劝导站,带领群众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外出返乡人员严格管控,每天天刚放亮,莫理平就骑着摩托车风雪无阻赶往村防疫检查点,只要看到他骑车巡逻的身影,群众心里便觉得特别踏实。在他的率先垂范下,村组干部、广大村民积极行动,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高效展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为了让群众摆脱贫困“枷锁”,过上好生活,走上致富道路,他采取“走亲戚”的方式对全村贫困户进行走访。每到一户莫理平都会用接地气的语言主动与群众聊家常,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困难等情况。“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早已是常态。刚开始走访时,有的群众认为他只是“到此一游”式的走访,为此他还常常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多到村里“接接地气”,脚上多沾些泥土,多倾听群众的心声,终究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如今,鹳河村各项工作均排在前列,群众的满意度很高,2021年5月莫理平同志被评为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