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刘苗

刘苗

南京市建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工

“好人”一词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对一个人最本真、最深刻的评价。这个词既是对一个人性情的一种肯定,更是对一个人内在品性的最高褒扬。刘苗同志一直在为这个称呼而努力。

  刘苗同志,女,1982年9月出生,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2000年入学解放军郑州防空兵学院指挥系四队,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分配到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社教系工作,2011年转业至南京市建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勤恳努力,做为军嫂,两地分居,在家庭中无悔付出。

  她政治思想表现优良,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始终把工作当战位,视责任如使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勉敬业,乐观上进,积极主动,尊敬领导,团结同志。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细致,积极帮助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做好案件调处工作,化解劳资矛盾。每年接待、调处案件近百起。2018年关将至,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缓慢地走进接待大厅,对着柜台另一边的刘苗哭求道,在工地给人打工,几个月下来,工头不但不给钱,还把老人赶出工棚,老人越说越激动,说拿不到自己挣的血汗钱,就要去跳楼。刘苗清楚地知道,对于急着回家过节的农民工来说,这些钱就是儿女的欢笑、老人的欣慰和妻子的赞赏,一定要想尽办法把钱追回来!他一边宽慰老人,一边详细记录,迅速协调人员到工地进行交涉,经过一下午的努力,终于为这位农民工讨回了工钱,当老人结满老茧的双手颤抖着接过钱时,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在一次处理群众来访工作中,因对方是有聋哑人,她就与来访者进行书面交流,纸写了一张又一张,虽然整个的交流还是很吃力,但最终还是圆满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让他微笑着离开,最后还在纸上写着,谢谢你,能碰到你这样的好人!她把每个来访对象笑着离开作为工作标准,常常一解释问题就是几十分钟,同事到了饭点叫她去吃饭,她总说,“你们先去,我等会儿。”然后又转头继续面带微笑地听投诉对象说问题,好几次误了饭点。几年来,她尽心尽力对待每一项工作,真心真意对待每一名来访者,赢得了来访群众的理解赞誉。忠诚于党,服务为民。以实际行动将执法为民的情怀镌刻在公正的天平上。

  她热爱国防,热爱军队。 2006年结婚,一直无条件坚定支持丈夫洪流的从军事业。自丈夫2016年3月抽调至北京,参加军委纪委监委办案工作,任务繁重,使命特殊,难以顾家,孩子上小学,老人年龄大,她以自己柔弱而坚强的肩膀独自扛起了家庭重担。生活中有苦有累有从不抱怨,无悔付出,把辛苦留给自己,笑容留给家人。给孩子加倍的关爱,给老人加倍的孝心。2020年6月,母亲和孩子上学途中遭遇车祸受了轻伤,因丈夫工作繁忙脱不开身,只能由她照顾住院的母亲孩子。为了不影响工作,白天单位上班,晚上照顾家人,没有让丈夫分心。丈夫在外执行任务五年来,每年回家不到十天。公公婆婆生活在安徽老家,这些年,老人年龄大了,难免会有些病痛,照顾两位老人一直也是她的责任。有时碰上老人生病住院,既要忙孩子,还要把赶回老家照顾老人,但即使再忙,她也从不抱怨什么,还总能把老人孩子安排得井井有条。2017年,婆婆患白内障急需要手术,她把两位老人接到南京,早上六点钟起床做好饭急忙赶往医院,晚上下班后还要去医院照顾老人,跑前跑后,悉心照料,每天忙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等躺到床上浑身骨头像散了架。说来也许有人不信,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但刘苗和公公婆婆相处10多年,别说拌嘴吵架,就连红脸都没有过,小家庭一直保持着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公婆逢人便夸找了个好媳妇。

  生活中有苦有难,她默默承担,为了不让丈夫分心走神,从不向丈夫流露一丝的疲惫和艰辛,每次都鼓励丈夫安心工作,她将辛酸藏在心底,把责任担在肩上,始终像青松一样挺拔,坚强,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似茉莉一样温婉,动人,默默为家庭付出。在她心中有着一份坚守,做为一名干部,是对事业的追求;嫁给军人,是对婚姻的选择,丈夫保卫国家,我就守护小家,用无悔付出支持丈夫投身军队反腐事业。2018年,她被评为第二届军委纪委监委“好军嫂”,2019年被评南京市建邺区五好家庭,这些荣誉诠释了新时代军嫂无私奉献,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

    刘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