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法治人物 > 李京娜

李京娜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李京娜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歌,常常回荡在一位姑娘的心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曾有一个象征着美丽与坚韧的名字——木兰围场,这位姑娘生长于这片热土,她的热情与倔强是对木兰围场乡土民情的完美诠释。完成学业后这位姑娘回到这里,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馈养育她的故乡。她便是围场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李京娜。

  ???李京娜生于1992年,大学本科学历,2017年8月进入围场县人民检察院,先后从事民事检察监督、行政检察监督、公益诉讼、重大刑事案件批捕起诉等工作。李京娜入职3年来,参与办理各类案件336件,连续3年被围场检察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于2019年2月获承德市人民检察院个人三等功。李京娜同志不负职责与使命,始终以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为目标,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取得成绩的背后,是她脚踏实地的奋斗足迹。

  一、与公益诉讼制度共同成长

  2017年,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完成试点,在全国检察系统逐步全面展开。彼时,李京娜刚刚进入围场检察院工作,来院里当天,便立案了4件国有土地出让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而在这4件案子是围场检察院即将办理的首批公益诉讼案件,也是河北省检察机关即将办理的首批公益诉讼案件,“公益诉讼有什么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有没有规定?有什么成型的材料……”这是初入职的李京娜面对首批案件时,脑海里呈现的一连串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数的答案是“很少”。面对这样的现实,李京娜迅速进入角色,抓紧时间学习公益诉讼制度,一边了解案情,一边查找资料;一边是对公益诉讼知识了熟于心的雀跃,一边是发现果然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无奈。可是这4块地块的土地出让金必须收回来,国家的利益必须要坚决保护!李京娜所在的办案团队,向国土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国土部门积极配合,及时履行职责,迅速收回3块地块的土地出让金,本次通过诉前程序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537.18万元,围场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工作开局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发出检察建议后,还有一处土地的出让金迟迟不能缴清,住户多方反应无法办理房产手续,房子住了多年不能拿到产权。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为了让群众安心,李京娜所在的办案团队持续跟进案件进展,不断搜集证据,逐级向承德市检察院、河北省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汇报案件情况并多次展开研讨,于2018年5月向围场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本案系河北省首例进入诉讼程序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018年6月8日,围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李京娜同办理本案的检察官代表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出庭,庭审视频在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业务培训班作为培训教材播放。

  2019年1月,当拿到胜诉判决的时候,李京娜已经入职一年有余,那个初入职的小姑娘,已褪去刚接触公益诉讼案件时的迷茫,那些奔波于取证和研讨路上的画面一桢桢浮现于脑海,见证了她的成长。从这里开始,她参与办理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111件,涉及国有土地出让、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每当听到有人说起她的成长,她翻阅卷宗的手稍有停顿,抬起头来笑道:“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二、守护家乡绿水青山

  李京娜的家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围场坝上,地处燕山与大兴安岭山脉余脉,是内蒙古高原的起点,以森林草原景观为主,气候宜人,素有“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美称。近年来,利用高山风能发展起来的风力发电项目遍布围场县域的群山上,为围场坝上的旅游资源增添了新的元素,改善了围场县域的能源结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风力发电设施要伐掉深山中的树木,投产运营后如果植被得不到恢复,这是有违绿色发展初衷的,取得经济效益坚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自2018年9月开始,围场检察院成立了如意河风电场植被恢复专案组,李京娜便是其中一员。2018年10月本案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专案组根据风机机位分布图,多次对如意河风电场风机机位及其施工维修道路、电缆光缆线路、电力设备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生态植被恢复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古书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不置身其中,你永远无法知道,这山多么壮美;不亲临其境,你也无法感受,这裸露的地表是多么让人痛心。”李京娜拎着相机和电脑,行走在风机底下,脚踩着裸露于外的大型石块时,发出如此的感慨。她的头顶,天空湛蓝高远,巨型的大风车扇动着白色的机翼,一圈一圈转动,带着风声刷刷作响,抬眼多看一会,只会感到生命的渺小。

  地处高海拔山地地区的风电场,除无信号、无水源等常规恶劣条件外,冬季区域小气候现象明显,山脚下阴坡积雪融化又冻结形成冰层、山顶阳坡无积雪,然而气温达到零下30℃,受海拔高、植被稀疏的影响,寒风呼啸而过,原本贫瘠裸露的地表土被寒风席卷而起,打在防寒服上沙沙作响。李京娜和每一位专案组成员共同努力,发扬“塞罕坝精神”,克服气候困难,自带饮水、干粮,两次更换车辆才到达风电现场,见此风急天高的情景,她不禁感叹:植树种草、防风固沙是多么重要!围场坝上“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的称号,就是依靠一棵棵树苗、一粒粒草种得来的,风电项目本质在于利国利民,只有达到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才是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经过专案组的现场调查与数据汇总,围场检察院及时向围场环保分局发出检察建议。经过一年零七个月的努力,如意河风电场于2020年5月开始植被恢复工程,2020年7月中旬基本完成了植被恢复。当李京娜与同事再次前往如意河风电场时,裸露的地表已经进行土壤回填,大型砂砾石已被清运,风机机位因地制宜补植了不同品种的松树,道路护坡重新修复并铺设了六角形砖、砖内种草或者沙棘,道路两侧修建了排水设施,重点绿化工程恢复治理区域设立了工程恢复公示牌……放眼望去,一排排大风车已经融为“绿色海洋”中的一道风景。

  围场检察院希望通过办理一案,达到治理一片、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2020年8月,围场检察院组织召开了“围场风电企业植被恢复座谈会”,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环保部门和多家风电企业参加座谈。座谈会上,李京娜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实地调查走访过的部分风电场的现场调查图,对恢复治理前与恢复治理后的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她对大家说:“我们保护公共利益,同时也是受益人。希望通过我们各方共同努力,促进风电项目植被恢复常抓不懈,让挺拔在群山上的每一根风机,都承载出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福国民,造福子孙,一直这样壮美辽阔于高原群山之上。”

  三、细微处着眼为民生

  如果说诉讼是解决纠纷的终极选择,那么检察监督就是保障司法正义的一道屏障。每一个诉讼案件背后,都是一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参与到诉讼或者执行中的每一个人民群众或者民营企业,都对法律寄托着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期冀。李京娜入职三年来,通过检察监督的方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检察官,帮帮我,我与你们这边一女子订婚了,前前后后给了15万元的彩礼,可是后来这婚不成了,我也没有证据,官司打输了。”这是一位来自外地乡下的小伙子,带着自己的父亲,来围场检察院求助时说的话。李京娜知道这15万元对于这对父子来说,意义有多重大。她一边听他们讲述来龙去脉,一边记录重要细节。她问:“你们的这些钱,都以什么形式给女方的?交给谁了?”得到的答复却是,时间有点长,给付彩礼的次数有点多,这对父子俩人对每次支付的数量有点对不上号了。“没关系,慢慢梳理。”她给当事人倒了杯水后离开了接待室,让父子俩人一笔笔的回想,不去打扰他们。半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对李京娜说:“我们对上号了,有两笔大约7万元,虽然也是给的现金,但却是在银行取出来现金给了女方的姥姥,女方的姥姥门都没出,直接又存到了她在这个银行开的卡里。”一周后,李京娜收到了这位父子委托律师送来的新证据——两张银行交易记录。围场检察院对本案正式立案,以“发现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为由,向围场法院提出了再审检察建议。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原审被告拒不接收法律文书,李京娜通过邮寄送达、留置送达等多种途径,告知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案件程序公正。2020年12月,围场法院对本案进行了再审审理,当事人获得了合法、公正的判决结果。

  李京娜通过这一件件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办理,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着司法的公平正义。2019年,她以提请抗诉的形式,参与办理了6件民事检察监督案件,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2020年,她又通过”检察建议+释法说理”的方式,参与办理了4件行政检察监督案件,化解了这4件行政诉讼案件中的争议,实现了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助推了法治政府的建设与发展。

  李京娜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3年来,她撰写了论文三篇、调研三篇,信息十余篇,其中,论文《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研究》获得了全省检察机关第九届检察论文年会三等奖。李京娜在办案中不断学习更新理论知识,《民法典》发布后,她第一时间积极学习,于2020年11月,获得全市检察机关“民法典学习能手”称号,同年12月,李京娜作为承德市检察院代表队成员参加河北省检察机关民法典知识竞赛,获得一等奖。

  自从进入检察队伍,李京娜就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从事检察业务,孜孜以求维护司法正义。她将继续秉承公正为民的检察理念,投身检察事业,服务家乡与人民,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猜您感兴趣

    法治人物

    李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