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红艳,女,1978年9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硕士学位,200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潍坊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个人”“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齐鲁最美检察官”提名奖及“潍坊市十大法治人物”等称号。2022年2月,作为一线代表参加潍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并当选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22年5月,作为潍坊市政法机关的唯一代表参加会议。
从检20年,她始终坚守办案一线,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500余起,在国家公诉人席上捍卫法律尊严,守护公平正义,以一流业绩诠释着人民检察官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风采。她一直认为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深知每一起案件都连着民心。
打好每一场硬仗,让人民群众放心
社会和谐稳定是民之所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就是一场人民战争,更是一项民心工程。2018年,全省首个“套路贷”涉黑案进入人们的视线,此案成为她公诉历程中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一米八高的铁皮柜内,层叠摆放着240册卷宗和近500张讯问录像光盘。作为办案组里唯一的女同志,她和办案组队友们开启了连续作战模式。案件涉及15项罪名,最让她感到棘手的是其中新型“套路贷”犯罪手段的认定。在借鉴外省办案经验的同时,从黑社会性质犯罪到诈骗行为的定性,从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甄别到虚假诉讼罪等新罪名的理解,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到妨害作证罪等不常见罪名的分析,为准确把握各罪名构成要件及证据标准,相关法律规定和全国案例,灯下的她不知翻了多少遍。
从酷暑到严寒,她带领办案组形成了135万字的案件审查报告。庭审对于公诉人来说,更是一场极富挑战的考验。“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主办检察官,她和队友们一遍遍预测庭审焦点,一次次研究应对策略,经过对出庭预案的精心打磨,她吃饭睡觉时脑子里也全是案件细节。历时三天的庭审依然是艰苦卓绝的,18名被告人,27名辩护人,面对拒不认罪的被告人和作无罪辩护的律师团,她带领公诉团队讯问、举证、质证、答辩环环相扣、掷地有声。“言简意赅,指控有力”,一位参与旁听的法律专业人士对起诉书做出如此点评。他也许不知道,36页1.9万字的起诉书,她和她的队友们先后修改了15稿。第三天的庭审持续到深夜10点10分,有些原来不认罪的被告人表示认罪认罚,庭审实行全程网络直播,点击量破20万,社会反响强烈。每每提起这次庭审她都格外激动,说:“走出法庭的那一刻,我们犹如打赢了一场硬仗,虽身心俱疲但满心欢喜。”起诉书指控内容最终全部获法院判决认可。
把工作做到极致,让人民群众安心
每一起案件对当事人及其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时,她始终如履薄冰,以事成于细的责任心,力求把工作做到极致,让人民群众安心。
2010年的那起绑架案,她至今记忆犹新。两名凶手为了索财,绑架一名13岁男孩,二人用胶带缠封孩子口鼻致使孩子窒息死亡,二人仓皇逃离。当年,一人落网,另一人潜逃。孩子父母撇下原本红火的生意,踏上了追凶路,配合公安机关寻找线索。十年后,另一人终于落网,但却矢口否认参与绑架行为。
审查案件时,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拿着放大镜对着卷宗中已经泛黄的十几张现场勘查照片反复端详,突然,她发现在缠封孩子口鼻的胶带上有疑似指纹的痕迹,她想到这很可能是犯罪嫌疑人作案时所留,如果是,这将成为最有说服力的直接证据。于是,她当即提出了对这个痕迹进行鉴定的意见。经鉴定,此痕迹确系指纹,且经过比对,就是落网的第二名犯罪嫌疑人右手拇指指纹,由此有力攻破了他不在现场的辩解。法院依法进行了判决。得知凶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老两口专程来到办公室,泣不成声地说:“孩子终于可以瞑目了,我们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谢谢您,谷检察官!”
让专业成为底气,让人民群众有信心
检察官只有拥有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作风和精神,才能拥有让人民群众信任法治的底气。
一起特大贩毒案主犯杨某声称自己是被冤枉的,“证据是一切”,谷红艳列出了详细的补充侦查计划,特别是调取了杨某每次深夜毒品交易后到ATM机取款的监控录像和他与买毒人微信转账记录。
法庭上,面对嚣张的杨某及多名被告人和18名辩护人,她围绕指控内容,用事实和证据说话,举证铿锵有力,论证严密充分。被告人杨某终于开口认罪。最终,被当地人称为“大毒枭”的杨某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有力震慑了当地毒品犯罪行为,净化了社会环境。那天的庭审座无虚席,庭后,一位旁听群众说:“大毒贩被抓了,减少了毒品的流通,一直担心家里孩子沾上这个,这下俺可放心了。”这一刻,她深刻认识到,国家公诉人的工作不仅是捍卫公平与正义,还能凭着专业能力让人民群众充满信心。
“人人是检察形象,案案是公正载体”。她说,自己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让一个个案件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载体,在一个个案件的办理中守好人民的心。
猜您感兴趣
法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