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尚前,男,壮族,1963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广西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哨长,1981年3月到那坡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工作,历任哨员、副哨长、哨长。
凌尚前,40年来不计得失默默坚守,以界碑为伴、以哨所为家,忠于职守、无怨无悔,被誉为矗立南国边陲的“忠诚界碑”。
不计得失,默默坚守
凌尚前从1981年上哨至今,默默坚守在哨所40年,他用行动践行了“守界碑就是守家园,必须要用生命去捍卫”的铮铮誓言。战争年代,从1981年上哨到1990年边境对峙结束,凌尚前先后5次参加边境军事行动,100多次穿越生死雷场,和身边的战友先后击毙越军70余人。和平时期,他带领哨员开荒种地,挖掘鱼塘,以劳养武,修筑巡逻路、修建营房,使哨所成为让祖国和人民放心的战斗堡垒。这些年,镇里先后2次从国防民兵哨所招录专武干部,第一次凌尚前把指标让给了哨所的另一名同志,第二次他走上专武干部岗位不久,哨所其他同志先后离开外出打工,哨所面临“人去楼空”的情况,凌尚前又回到哨所。1994年他在巡逻途中左手被眼镜蛇咬伤,造成无名指无法正常弯曲,1996年在巡逻道上摔成重伤,始终没有动过退哨的念头。近年他患了风湿病、肩周炎等疾病,担心自己将来退哨后无人守哨,便动员儿子、女婿上哨守边。
竭心尽力,忠诚职守
40年里,凌尚前先后执行巡逻守边任务3300多次,在高山密林巡逻8万多公里,成功处置边情百余起,上报边情信息2000多条,管辖边境线寸土未失。他熟悉防区每一块界碑的坐标走向,每一道山脊的地貌特征,每一段巡逻路的一坡一坎,防区内任何部位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2014年,邻国在边境线拓宽巡逻路,推倒了一棵界竹越过我边界0.5米。他带领哨兵,依据相关法律条款,让邻国及时回填改造了道路。2017年2月,他儿媳妇因为生产羊水栓塞导致脑死亡成为植物人,面对家庭困难,他仍然坚守哨所,没有耽误一次巡逻。
强基固本,艰苦奋斗
凌尚前所在的天池哨所曾经是水、电、路均不通的“三不通”哨所,哨所艰苦的生活条件让留心留人成为一大难题。为此,他带领哨兵在石头缝里抠出10块“袖珍菜地”,挖出一口“迷你鱼塘”,建起了鸡棚、羊圈,让哨所实现自给自足。1999年哨所铺水管拉电线,为了节省开支,他忍着风湿病带来的巨大疼痛带头干,带领哨员肩扛人抬把6根超过500斤重的水泥电杆搬上山顶。经过接续建设,他把哨所建设成为生活设施配套的园林式哨所。这些年,随着边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边民人心思富,愿意当兵的却越来越少,为此,每到征兵季,他就主动配合镇武装部挨家挨户作动员,走遍了哨所附近4个村40个屯,积极发动边民踊跃参军,支持国防。2012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正式挂牌后,经过几年的营区开放,哨所的辐射面和影响力逐渐推开,受教育人数越来越多。在一代代戍边人的事迹感召下,在凌尚前戍边经历的感染下,边境小镇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氛围愈加浓厚,“一村一连、一户一哨、一民一兵”的传统得以不断传承。
所获主要荣誉,
个人4次立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边防执勤先进个人”“边海防工作先进个人”,被百色市评为“敬业奉献模范”“劳动模范”。2016年被自治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家庭”、2018年被广西军区表彰为“十佳国动标兵”、被自治区评选表彰为“八桂最美国防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被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授予“八桂楷模”称号、被中宣部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
法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