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名医风采 > 汤根发

汤根发

宣城市泾县榔桥镇浙溪村卫生室村医

  汤根发,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浙溪村卫生室村医。他5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乡村,从一名乡村赤脚医生成长为乡村医生。在汤根发身患喉癌部分丧失语言功能后,仍在同事的配合下,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为乡村医疗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被评为“安徽好人”。

  医者仁心小村医成为大救星

  1966年,汤根发初中毕业后,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因表现优异,1974年,他被保送到泾县五七大学卫生班学习、培训,成为一名真正的乡村医生。五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乡村基层卫生健康事业战线上。

  1988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浙溪村村民黄某因受凉引起寒颤高热,家属急忙找到汤根发。汤根发没有犹豫,立刻背上医药箱,在漆黑的山路上跌跌撞撞步行了三里路来到半山腰的病人家里。经奋力抢救3个多小时,病人方才平安脱险。考虑到患者家庭困难,汤根发还为患者免去了医药费,待病人病情稳定后,他才扛起药箱默默回到了家中。对村民黄某来说这是他在危难中得到救治的一件大事,但对于汤根发来说这只是他无数次行医救人中的一件小事。

  重疾初愈放不下村民健康

  1989年,厄运突然降临到这位乡村医生身上。汤根发感到咽喉不适,声音嘶哑,经检查确诊为喉癌。同年他做了全喉切除手术,并加以辅助放化疗。手术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语言残疾,颈部还留下了一个小洞,终生不能再说话。他放不下他的病人,刚从死亡线挣脱出来,脖子上还挂着一块用来保护伤口的纱布,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然而,看病是需要询问病史的。汤根发就通过同事帮助询问和“翻译”开展日常诊疗工作。从泾县榔桥镇出发,沿着山深线行驶6公里,就来到了安宁祥和的浙溪村。每天早上,村里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卫生室。一大早,72岁的村医汤根发和66岁的村医郑玲玲就开始为村民输液吊水或开方取药而忙碌。汤根发因喉癌失声30多年来,从不放弃为农民看病,同是村医的郑玲玲当起了他行医路上的“翻译”,两人几十年如一日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没叫过一声苦,没喊过一声累。从风华正茂到霜雪满头,从赤脚医生到村医,在这个最基层的医疗岗位上,为了守护村民们的健康,他们已经奔波了半个世纪。

  汤根发的年门诊达5000余人次。浙溪村曾是当地贫困村,脱贫攻坚以后,他又投身于以家庭经济困难村民为重点的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与所有困难家庭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累计为248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约为390名老年人、360名高血压、88名糖尿病、16名重症精神病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义无反顾谱写村医生命之歌

  汤根发考虑到一旦退休离岗,所在的村子村民看病就不方便了,于是他退休不退岗,依然坚守在新时期村卫生室岗位上,发光发热。2019年,已经70周岁的汤根发,经检查又被确诊为晚期胃癌。2019年10月,汤根发在上海肿瘤医院进行了胃癌切除术,手术中才发现癌细胞已多处转移。在家仅休息了一个星期,便又再次穿上白大褂去为村民看病了。

  汤根发一边工作,一边按照医嘱进行化疗,化疗反应很严重,腹痛腹泻每天高达数十次,发烧高达41℃。就这样,汤根发前后进行了8次化疗,每次反应状况好一点就去上班,家里人谁也拦不住。妻子儿女心疼他,同事心疼他,来看病的农民心疼他,他的义无反顾让所有人都分外感动。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

汤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