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瑛,上饶市人民医院护士。
1996年,18岁的我戴上心仪的燕尾帽,自此开启了26年的护理征途。一路走来,收获了许许多多来自病人的信任与尊重,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记忆的点滴片段,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在抗疫一线的那段日子……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祥和,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我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元宵节前一天接到医院通知,作为第三批支援定点医院的护士前往隔离病房。虽然面对当时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依然有一些忐忑,面对日渐苍老年迈的父母依然有些许自责,面对泪水涟涟的女儿依然有诸多不舍,但心中却早已做好上战场打硬仗的准备。事实上隔离病房的工作对医护人员的身心来说,的确是极大的挑战。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护士,还是消杀员、保洁员、后勤工、搬运工,往往一个班次下来,护目镜上会蒙上厚厚的水雾,脸上会被口罩压出深深的印痕,人累得只想躺下,一句话也不想多说。记得有一次,一名90多岁并发多种慢性病的爷爷病情突然变化: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氧下降,“准备抢救!”随着主任一声令下,医护团队迅速到位,接呼吸机、用药、采血、导尿……由于当时定点医院条件有限,加上爷爷烦躁不配合,给抢救措施的落实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保证呼吸机使用氧气充足,我们穿过长长的病区走廊去搬运100多斤的氧气筒,为了保证病人不拔管子,我们必须牢牢地抓住爷爷的手,不停地安抚。经过二个多小时紧张施救,爷爷的症状终于稳定下来,我们瘫坐在病房中,气喘吁吁。看着爷爷心电监护屏幕上趋于稳定的生命体征和平静的脸庞,我读到了患者对生命的渴望,读到了被需要的信任,也让我更加明白:我们每一次的奋力前行都关乎着病人的生和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竭尽全力。我一直坚信,正在经历疫情寒冬的每一个生命,将会因为我们的悉心呵护,走过严冬,迎来春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牢记党员第一身份,党有需要、我有响应,党有号召、我有行动,认真完成好党组织托付的工作任务。今年3月,南昌发生疫情。按照组织上的安排,我担任核酸采样队总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先后2次率队踏上驰援南昌的抗疫之路。出发前市卫健委和医院领导语重心长地叮嘱,让我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安全作战的弦始终在我脑海中紧绷着。培训、考核、应急预案演练、质量检查改进等始终贯穿在工作中,除了这些我还要对接当地,协调安排每天的采样任务,关注队员身体心理状态。每天从凌晨到深夜,我都在和时间赛跑。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有一名婺源的队员在考核过程中硬是被我逼得直抹眼泪,还有多名队员被我巡查中发现问题而给予严厉的批评。现在想想,我当时的语气可以再委婉一些,表情可以不那么严肃。但我深知这是在与病毒较量,不能有丝毫的侥幸与松懈。也正是这份执着,让采样队伍得到当地高度的评价,被当地干群称赞操作规范、态度敬业。正是这份执着,采样队1500余人实现了零感染,圆满完成援昌采样任务。
4月,万年疫情告急,我又接到转战万年隔离病房的指令。一样的抗疫目标,一样的工作责任,不一样的岗位职责,不一样的任务挑战。连续作战一个多月的我们已经身心俱疲,但接到任务时我们没有犹豫、没有抱怨,义无反顾地再次前行。因为我们知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知道:职责所在、使命使然!我们知道:当时代将救死扶伤的重任赋予我们,我们必将全力以赴!从忐忑到从容,从生疏到有序,在万年隔离病房的我们很快步入正常工作轨道。在这里,我们是战士,与病毒搏击;我们更是天使,温暖每一位病人。
病区里有一位小伙子,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发呆,不和任何人交流。望着他孤独的背影,我来到病房,主动伸出手来和他握手,他迟疑了一会儿,缓缓地伸出手来,轻轻地问道:你不嫌弃我吗?我摇摇头告诉他:不会的,隔离不是歧视,是保护,保护更多的人免受感染。此时此刻的我也深深地意识到: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照护,更要有心灵的慰藉……于是病区的变化悄然发生,病友群每天清晨第一声问候准时送达,餐盒便利贴上有我们暖心鼓励,制作赠与病人中药香囊,组织病友开展形式多样的方舱活动,我看见了他们久违的笑容,看见了他们自信满满并即将回归的良好状态。回望方舱工作的日子,有艰辛、有紧张更有爱和温暖。
因为这段经历,我无比欣慰当初那个紧握拳头宣读南丁格尔誓言的自己,让我拥有了护理这样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可以在生命最需要的时刻去救治、去陪伴、去安慰。因为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明白平凡中坚守的力量、困难中前行的动力、浓于血溶于情的守护,将让生命之花开满每一个角落。我愿意陪伴在每个生命的两旁。
2022年10月,荣获2022年江西“最美护士”称号。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