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炳玉,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2022年4月,荣获“2022年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16年来工作在外科一线,未收取病患一分钱的红包,每年完成手术至少160台(例)次。他还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国家级以上文章近10篇,主编《现代临床诊疗》等著作3部,主持并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的7项。
曾获主要奖励
2013年获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南首届“十佳好医生”。2014年以近160万票的最高票入选海南首届“寻找百姓身边好医生”。
事迹详情
当了16年外科医生的高炳玉敢于对外宣示:16年来自己没有收过病人一个红包。
身为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外科主任的高炳玉,有很多感动人的故事。例如,他的手机里存着3000多名患者的电话,随时接受咨询;下班后义务上门为瘫痪病人换尿管……对于他来说,坚守16年就是过好每一个相似却又挑战重重的一天。他每天至少要查3次房,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交流;每年平均完成手术至少160台(例)次,其中,完成复杂疑难病症手术平均每年不少于15例。
虽然在看病时,高炳玉总是保持微笑和耐心。但有一件事能让他立即变脸,就是病人试图塞红包给他。16年来,和他的医术一样出名的,就是他坚决拒收红包的原则。甚至没找他看过病的患者都听说过,高医生是不收红包的。
除了涉及到患者隐私需要去检查室检查外,高炳玉办公室的门从来不关。他说,自己很坦荡,没有什么话不能开着门讲,这也是为了避免收红包的一种方法。当有些患者进来,聊着聊着起身关门的时候,他会要求患者把门开着。
“最危急的情况下,根本没时间思考这个人有没有给我红包,那么我要红包干什么呢?”高炳玉说,收红包会让医生产生更大的压力,在做手术过程中多一层担心,是会影响手术的。
“说到底,这是患者在干预医疗,这对治疗是没有好处的。”高炳玉说,他会向患者解释,即使不收红包,还是会一样认真地做手术。
然而,他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坚持的患者,扔下红包就走。他会立即告诉患者,你给我红包,我绝对不给你上手术。听到这样的话,患者不得不把红包收回。
16年来,试图送红包的人不少,有两个让高炳玉印象特别深刻。
一个是1999年,一位在海南做房地产开发的浙江商人把太太送到高炳玉处治疗,手术前给他包了一个非常厚的红包。那可能是高炳玉拒绝的最大红包,也差点因为拒绝这个红包而得罪了这个商人一家。
另一个是一个老阿公。老阿公的儿子来高炳玉处做手术,生活并不富裕的老人,忐忑地来到高炳玉办公室,坚持要塞个红包。那是高炳玉最感动的一个红包,“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他还是拒绝了。
和高炳玉同龄的医生,不少已经拥有了较好的物质条件,车、房都比高炳玉的好。但高炳玉仍坚持朴素的生活、低标准的物质要求,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直到2014年11月,当时海南省开展“寻找百姓身边好医生”活动,一位曾经的患者将高炳玉的事迹告诉了媒体。次年1月,他高票当选。2015年6月,他当选海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7月,他当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
更多称号意味着更多责任,今年10月,他作为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指导的“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成员,赴新疆开展义诊,免费做手术,捐赠药品。
对高炳玉而言,科研必须要密切地与临床相结合。他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案例,不断把其凝练和升华,写成论文发表。近五年来,他发表国家级以上文章近10篇,主编《现代临床诊疗》等著作3部,主持并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的7项,获得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带教工作,在教学中多次获得临床技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住院医生到主治医生期间,几乎每年都获得优秀带教教师称号,他说,一定要把自己最有经验的案例分享给带教学生,以前的错误不能让学生或我的团队重犯,要坚持将最好的医德医风及精湛的技术传帮带给实习医师,积极促进他们的成长,从而星火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