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从事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一线临床工作近30年,对脑卒中、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进行功能评价、康复计划及训练。教育背景:1982年9月—1987年7月遵义医学院医学系、临床医学、本科学士;1998年9月—2001年7月贵阳医学院临床神经病学、研究生、硕士;2001年9月—200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期间在美国NIH学习3个月)神经心理学研究生、博士;科研水平: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于意识障碍患者对听刺激的皮层反应对其进行评估及清醒预测的研究》(批准号:81371194);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视觉空间注意障碍患者功能重塑的脑机制与神经调控治疗研究》(批准号:81171024);2011年北京市科委科普专项资助《开展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知识的普及》(批准号:Z11111005560000);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资助《215人才-学科骨干》(批准号:2009-3-62);2010年博士学位点基金资助《视觉空间障碍脑机制及康复机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批准号:20091107110004);脑卒中后空间注意障碍的多种治疗方法研究(批准号:2007-2068)2009年首发基金资助;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视觉空间注意障碍重塑机理的动态脑机制研究》(批准号:30770714);视觉空间障碍脑机制及重塑机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批准号:30540058)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视觉空间障碍脑机制及重塑机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批准号:7052030);2005年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项目资助《视觉空间障碍脑机制的应用基础研究》;2004年青年骨干项目资助《视觉空间注意障碍脑机制与重朔机理的应用基础研究》;个人荣誉: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6年获得北京市百名优秀青年医师;2011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第七届优秀教材评审自然获奖教材二等奖2011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等奖(第9完成人)201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第七届优秀教材评审自然获奖教材二等奖论文专著: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15篇,EI2篇,主编或副主编著作10部。1.Impact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 on chron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 consciousness rehabilitation. J Rehabil Med, 2014, 46(9):876-881. (通讯作者)2.Evaluation of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by using ultrasound to measure the muscle architecture parameters: a clinical study. Int J Clin Exp Me, 2014, 7(9):2712-2717. (通讯作者)3.Effects of diazepam on glutamatergic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of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4, 9(21):1897-1901. (通讯作者)4.Relationship of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and transcranial direct.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 2015,65:46-49. (通讯作者)5.Long-term effects of continuous thera-burst stimulation in visuospatial neglect. Intern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15, 43(2):196-203. (通讯作者)6.Post-activation depression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spasticity and spastic equinovarus deformity. Arquivos de Neuro-Psiquiatria, 2015, 73(6):493-498. (通讯作者)7.Study on the Occurrence and Neural Bases of Hemispatial Neglect With Different Reference Frames.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2,93(1):156-162. (通讯作者)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