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名医风采 > 唐放

唐放

衡阳祁东县白鹤街道百家村卫生室医生

  唐放,男,1982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祁东县白鹤街道百家居委会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引起左下肢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立志学医,以缓解更多病人的痛苦。1998年9月,16岁的他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社区医学专业。2002年和2004年,又分别到岳阳市汩罗市中医院、祁东县中医院进修1年。学了7年医学的唐放在2005年7月受聘于白鹤街道百家村,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2019年兼任帆丰村乡村医生工作。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7年,一个人坚守在医务室,守护着周边18个村民小组近2000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用其辛勤的汗水浇灌一段“医者仁心”的传奇,深得老百姓好评。2020年8月,被评为“衡阳最美乡村医生”。

  以己之光,照亮他人

  1982年9月,唐放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两岁时的一次发烧让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左下肢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立下了学医的志向。1998年,16岁的唐放来到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当时为衡阳卫校)就读社区医学专业,并于2002年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

  毕业后的第三年,唐放选择回到家乡白鹤街道帆丰社区成为一名乡村医生。16年来,社区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唐放坚持为乡亲们测体温、量血压、做测试、做体检,日复一日。

  由于腿不好,唐放出诊一般骑摩托车,有些地方骑不了车,他便背着药箱慢慢跋涉。

  2017年,唐放的女儿突患白血病,在治疗了三年病情终于基本稳定之后,唐放为了更好地做到为民服务,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库。他还给村里许多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时间久了,老人们最信任的就是唐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唐放秉持着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一一排查村民,向大家宣讲防疫政策与知识。2020年天寒地冻之时,他冒着寒风冷雨骑着摩托车穿行在乡间小道上,将县中医医院熬制的防疫中药包送到村民手中。

  在衡阳市2020年“最美乡村医生”评选活动中,唐放荣获“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总会有人问唐放,为何选择学医?他总是会耐心地重复他心中的信念:“我是一名因病致残的不幸者,我不想乡亲们再走我的老路,我想让乡亲们健健康康地生活。”

  以梦为舟,提升自我

  “唐放同学虽然身有残疾,但他的成绩在我们班上一直都是靠前的,他各个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还经常获得三好学生的奖项,他非常乐于帮助同学,同学开展活动的时候,他也会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忙,平时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唐放在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当时为衡阳卫校)就读的1998级社区医学专业139班上的同学周建平如是说。

  据了解,唐放目前在读湖南省医药学院成人大专,今年毕业,并且还在报考成人本科。唐放的好朋友陆小军说:“在校读书时,唐放和我是上下铺的关系,他为人憨厚老实,在学习上很勤奋,也很好学。”

  廖崇美是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当时为衡阳卫校)1998级社区医学专业139班的班主任,提起唐放时,70岁的廖老师仍印象深刻:“唐放同学在校期间特别乐于助人,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班级组织的各个活动他都有积极参与其中,在运动会时,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赛,但他仍然到场为同学们加油,呐喊助威,照看好同学们放在一边的私人物品。在学习方面同样会保持积极的态度,上课从不迟到早退。”

  据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医学院党支部书记刘淑春介绍,该校一直用南丁格尔的精神来影响教育历届学子,唐放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校“树木树人,济世救民”的校训,是学院培养的优秀医学生的典范。

  医者仁心,服务人民

  唐放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恪守着诚信从医的原则,履行自己当初学医的诺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在工作中,他17年来坚守乡村医生岗位,下村为老弱病残出诊看病,成了日常。虽然自己是残疾人,出诊比正常人要难上好几倍,但他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没让病人失望,深得病友们的认可。天道酬勤,近年来,唐放所在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0-6岁管理率百分之93%,老年人面访管理率百分之80%,孕产妇和新生儿管理率百分之百,高血压面访管理率百分之95%,糖尿病面访管理率百分之95%,结核病和精神病管理率百分之百,每年的公卫工作考核都名列全镇前茅。

  百家村是衡阳市祁东县白鹤街道第三大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18个自然村中,全村村民1822人,公卫工作事务繁多,从65岁以上老年人到6岁以下儿童,从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症精神病等慢性病人到孕产妇,都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管理人群。刚开始到村卫生室接手公卫工作时,唐放一点都不熟悉工作和医疗环境,村民也不理解、不认识和不配合,加之他行动不便,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但他没有气馁,笨鸟先飞,拖着残躯没日没夜走村串户,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虚心地向同事们和院领导请教,工作笔记记了厚厚一大本。本不懂电脑办公软件的他,为了制作慢病台帐,虚心向慢病专干学习了一周才学会,终于帮乡亲们建立起了真实的健康档案和随访信息。为了方便出行,硬拉着父亲带着他学会了骑摩托车,乡下地田间小道,无数次被摔成了泥人……但有耕耘就有收获,一个月之后,全村18个组,每一个家庭,谁家新添了孩子,谁家的老人这段时间不舒服,谁是贫困户,谁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谁又外出去了哪儿,他一清二楚,心里有本的账。

  多年来,他形成了一个习惯,白天下乡看完病都会将病人的症状诊治、用药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并把下乡过程中遇到的重点管理人群的随访资料整理清楚,及时录入电脑,每晚都工作到深夜。2010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12点半到帆丰村老屋组为唐国荣出诊,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出现了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需要马上住院,他当即拨打县人民医院120急救电话。在等车的时候,病人病情突然加重,一时间心跳和呼吸几乎停止了。业务过硬的他马上按照在医院培训时学到的技术,分CAB步骤按压了5个循环,口对口吹气每30秒两次5个循环后,病人心跳恢复、自主呼吸正常。这时急救车也来了,马上吸氧并送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病人终于得救。后来,唐国荣紧紧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唐医生,你真的是好医生,幸亏你业务过硬,抢救及时,我这条命是你救回来的,非常感谢你!”

  17年来,唐放自立自强,服务乡邻,用最朴实的言行践行了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诠释“医者仁心”的真正内涵。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

唐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