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丽,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1月22日,荆州市卫健委发出紧急通知,从荆州市中心医院抽调三名医护专家增援武汉。ICU(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文丽主动请缨,写下了请战书。
23日,她与ICU副主任王冰博士、骨干护士谢飞思一同逆行,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区。
奋战在“重灾区”长达一个月——她与省内多家医院的同仁们一起不惧风险、拼尽全力,与病毒鏖战,确保更多的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为武汉抗疫工作贡献了荆州力量。
临危受命 逆行蜕变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张文丽从事专业工作12年,急救知识及专科技能扎实,危重病人抢救经验丰富。她说:“危机时刻,总需要有人逆行。而我们是最擅长逆行的那群人,责无旁贷。”
张文丽的孩子不到四岁,临行前,她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家人虽然担心,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匆匆收拾好行囊,带着家人的牵挂与不舍、院领导及同事们的嘱托,张文丽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披上“战衣”,奔赴“战场”。
“武汉的战友们,我们来了!”张文丽在逆行路上留下的寥寥数字,是对自己过硬专业素养的自信,是对江城同仁们最强有力的支持。
抵达武汉后,张文丽一行三人组被分配到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工作。这里,是武汉最早集中收治确诊患者的医院,是这场全民“疫”战最早打响的地方。
危险重重,归期不定,甚至还出现了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但是张文丽没有任何迟疑和恐惧。当天下午,他们开始院感知识培训和穿脱防护服训练,晚上熟悉病房环境。
除夕当天,她就正式上岗了。
克服万难 冲锋一线
虽然来时,已经做了打硬仗的心准备,但是到了岗位上,现实情况还是让张文丽震惊。
他们所在的南六栋病区原先是普通病房,才刚刚改建不过5日,是那时金银潭医院风险等级最高、也是最辛苦的“战场”。没有负压病房、医疗物资严重不足、物品归置不熟悉、上班环境不熟悉、人员不熟悉……一个个难题犹如拦路虎摆在面前。
“而最大的困难,还是医护人员严重紧缺。”张文丽说,人手最少的时候,三个护士要管28到30个病人。“这对重症护理而言,已经超过承受极限。”
“值班只能全程跑,一刻都不能停下。为了节约防护服,为了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让病人有专业的看护,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并汗流浃背我能忍,脱掉口罩后脸上的压伤火辣辣的疼我能克服,频繁的昼夜颠倒、吃凉凉的盒饭、泡面我都不以为然。”她在日志里这样给自己打气。
在如此条件下,张文丽克服一切困难,迅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2月16日,她正在值班,仪器的警报声突然尖锐的响起。一名接受密闭式吸痰的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吸痰管提示气道有痰痂,患者心率加速,氧合下降很快,已经出现了紫绀。
“必须立刻为患者吸痰!”张文丽迅速反应。吸痰操作得穿戴护目镜,可护目镜一戴上去就起雾,会让接下来的操作变得异常困难。她没有一丝犹豫,顾不上暴露的风险,仅戴上防护面屏就立即为患者行气道湿化,并实施了三次开放式吸痰。
“太危急了!但抢救的关键往往就那么几分钟,我要是不这样做,患者很快就会被憋死。而且,密闭吸痰管没有普通吸痰管好用。”终于,患者的气道重新通畅,氧合迅速好转,面色变得红润,转危为安。
第二天,这个患者就顺利拔管,成为张文丽所在病区第一例气管插管、拔管的病人。
回想起来,张文丽有后怕,但更多的是为患者开心。“尽管暴露操作有几率会被感染,但是能从死神手中抢夺回一条宝贵的生命,我觉得非常值得。”
守护生命 侠骨柔情
到武汉的第一周,张文丽一个班要坚守10个多小时。由于防护服密不透气,工作量大强度高,每个班值下来,她通常是汗如雨下。加上不能及时补水,好几次,她都因为严重脱水险些昏倒。
看似柔弱的张文丽,内心却十分倔强。她不断鼓励自己:“我是护士长,是重症专科护士,我们是重症护理单元的中坚力量。我们是来支援的战士,坚决不能倒下!”
除了要承担危重症患者的专科治疗和护理,由于护工保洁人员稀缺,张文丽他们还要扮演临时护工的角色:为患者喂饭、喂药、做日常清理;要帮助他们跟家人视频通话,做心理辅导激发他们的求生欲望;还得身兼数职,变身“清扫阿姨”清理医疗垃圾,病房消毒清洁等。
张文丽护理最多的是上无创呼吸机的患者,看似简单的喂饭动作,其实暴露风险极高。“因为患者吃饭时间长,中途会咳嗽出病毒含量极高的痰液及气溶胶,护理人员就成了密切接触人群。”但是张文丽很坦然:“只要他们能吃饱,能养好身体就好。”
在前线上奋力拼搏,下了班回到宾馆才感觉“全身哪儿都不是自己的了,特别累、特别想家。”这时,张文丽会翻出儿子的视频反复观看:“我告诉他,妈妈去打怪兽了,你乖乖等妈妈凯旋。孩子很懂事,每次都乖乖地点头。”
“身心虽然几乎透支,可我们这口劲不能松啊!”换班休息的时候,张文丽与同事互相鼓励,迅速调整心态,逐步适应了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模式,确保每天都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
火线入党 烈焰真金
在抗疫的战斗中,张文丽说,她看到了很多值得一辈子尊敬的人。尤其是看到身边一大批共产党员们,不惧生死、冲锋在前,一句“让我来”,喊出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们震撼着我、鼓舞着我,让我坚定地跟着他们一起前进、奋斗。”
1月29日,张文丽和王冰、谢飞思郑重地向荆州市中心医院门诊二支部及院党委递交入党申请书。院党委和支部高度重视他们的积极要求,经请示市委组织部并报省委组织部同意,迅速启动了三名同志的党员发展工作。
1月31日,医院门诊二支部委员会讨论同意,报院党办预审通过,张文丽三人顺利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除了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张文丽也很清楚,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除了甘于奉献,不断完善自己,还需经过多方磨练。她把援汉工作当做对自己的考验,把病房当作“战场”,坚守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他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武汉同仁的交口称赞。
支援后期,张文丽担任病区责任小组组长。她带领着一支7人小团队,从清晨到黄昏,从深夜到黎明,穿梭在重症监护单元,为危重患者忙碌着。看到他们低落的情绪慢慢明朗,病情一天天好转,顺利脱机拔管能自行通气,还有他们一句句“感谢你,麻烦了”,让她不断坚定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决心。
2月22日,接受省市区卫健委统一轮岗安排,张文丽医护小组结束武汉支援工作,返荆进行短暂的临床观察。
张文丽说;“隔离期结束后,我还要继续投身医院防疫一线,并把我在武汉支援期间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同事们,一起迎接必将到来的胜利!”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