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国际心血管CT协会中国区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分会委员/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放射分会委员/心血管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影像学组副组长、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委员。2023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卫生健康委评为“山东好医生”“齐鲁最美健康卫士”;2023年6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1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续聘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015年首次聘任)。
时钟悄悄指向零点,山东省立医院影像科的灯依然亮着,王锡明复核完一天的影像报告,轻舒了一口气。30多年来,王锡明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每天下班后都要把当天的报告复核一遍,以确保准确无误。只是随着责任的增加,工作量也与日俱增,从开始自己的报告复核,逐渐到专业组乃至全科重点病例的抽检和质控。作为科室主任、大学教授,他还承担着繁重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但他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做医生就要“急病人所想,做病人所需”。
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王锡明参加工作时正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期,为了尽快掌握、推广新技术,他以科室为家,经常学习、钻研、加班至深夜,为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病史采集、检查技术,到影像解读、报告书写,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写一份报告,出一份精品”。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睛”,使很多疑难病症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诊疗中,王锡明关爱病患,细致入微。为方便患者,他带领科室实施“当日病号当日清”制度。即使日均病号量超过4000人次,仍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份检查报告都精准无误。很多慕名而来的疑难病症患者,因语言不通、行动不便等多种因素,沟通交流多有障碍。对此,他从不厌烦,甚至更加细致地查体,反复地求证,不放过一丝疑点。
去年有位不明原因“心绞痛”患者在多家医院多次检查均诊断不明,慕名找到王锡明,王锡明细致询问病史、既往检查情况后,重新设计检查方案,在升主动脉根部发现一处微小夹层。由于发现及时,避免了患者进一步向危重症发展的风险。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王锡明带领团队克服困难,致力于医工交叉研究,不断开拓新技术,尤其在心血管影像的功能诊断和肿瘤疾病的影像组学研究等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搭建了高水平科研平台及诊疗体系,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等多项奖励。迄今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论文90余篇(JCR 1区27篇),中文论文130余篇(中华系列42篇);副主编专著5部,其中1部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同时,他还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基层医院提供高效的人才培养及技术支持。
担当作为,奋勇争先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影像科作为筛查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线科室,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身为科室主任,王锡明第一时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和制定科室应对方案,保证每一位上岗员工掌握并落实院感防控措施,优化发热患者CT检查流程。
新冠病毒感染作为一种新发疾病,影像表现多样,且随时间动态变化。王锡明组织科室相关医师及技师,认真学习诊疗规范和诊断要点,收集最前沿资料,认真分析、总结每一个病例的发展演变过程。
作为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他主持撰写了山东省新冠诊疗专家共识影像诊断部分内容,指导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主持撰写了2篇新冠感染影像学特征学术论文,为科学防治新冠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除参与省内新冠感染诊断工作外,王锡明还多次连线国外,分享中国战疫经验。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