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交通运输 > 张彬

张彬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机车运用值班员

张彬

  张彬,男,31岁,就职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数据分析中心。曾获得第五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他使用MATLAB软件推导出碳滑板磨耗公式,提高了碳滑板使用率,每年节省更换碳滑板费用十几万元。他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和3D打印技术为机车走行部建模,为机车故障的处理提供了全新模式。工作以来,他累计发现机车轴温数据及受电弓、走行部等重要部位安全隐患三百余件。

  事迹详情:

  张彬,男,31岁,2014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现就职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数据分析中心。曾获得第五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2019年度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2020年第二届“创青春”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先后在《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一、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质量数据念出“安全经”

  张彬从事的数据分析工作是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入库机车从上到下全方位进行“体检”,通过对大数据的对比分析,排查出机车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张彬自知现场经验不足,他本着“实践远大于理论”的原则,他利用休班时间,对机车走行部故障部件与轴温波形的仔细对比,反复揣摩机车中的关键检测项点,优化了轴温数据分析的判定模式,形成了“故障波形勤记录”、“预警信息勤跟踪”、“报警信息勤鉴定”的三“勤”工作模式。在今年7月份,HXD3D0445机车刚出C5级修程,在该机车首趟运用时,敏锐的张彬发现电机轴承振动曲线异常,张彬将该信息记录在了自己的学习本上,并重点关注该机车,经过数趟跟踪后,张彬判断电机轴承存在质量缺陷,然后汇报技术科,最终厂家更换了整台机车的全部驱动,及时发现机车的质量隐患,为段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二、深探细究,节能创效,抽象数据算出“明白账”

  张彬大学所学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他进入数据分析中心工作之后,发现自己上学时用到的MATLAB软件正好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于是,2017年4月,他选取了四台受电弓碳滑板状态较好的机车,对碳滑板磨耗数据进行持续跟踪记录。张彬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跟踪记录四台机车的交路情况。他梳理出全段机车运行区间图,根据每台机车的交路路线,推算出该机车的运行公里数,通过查看机车6A的微机数据,分别记录一端和二端受电弓的升弓运行情况。经过7个月的数据累计,他将所有数据导入MATLAB软件中,研究碳滑板磨耗程度和机车走行公里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碳滑板磨耗公式,总结得出碳滑板磨耗特性。济南机务段技术科依此研究,制定并下发技术文件,将碳滑板最低磨耗值由25mm降为24mm,提升了碳滑板利用率,使每台车可大约多走行3500公里,降低了机车运用成本,仅此一项便可每年为段上节省碳滑板更换费用十几万元。

  三、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数据分析拉出“高压线”

  张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发现受电弓检测系统压力检测值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个问题,确保每台车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他联系小辅修作业人员,到辅修库内记录辅修机车受电弓实际测量数据,每天都能看到他在数据分析中心与小辅修库之间来回奔走。通过每周向厂家反馈跟踪信息,多次修正检测方法,最终提高了检测精度,将测量值误差降低到2N以下。2019年12月份,张彬在分析HXD3C0786机车轴温数据时,系统没有任何报警提示,但是敏锐的他发现轴温数据中有一条振动数据出现异常,他立马查看了该机车2个月内的振动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对比,他判断该机车轴承外环存在擦伤特征,且呈慢慢发展趋势,他及时将发现的故障特征及自己的推断汇报技术科,联系济南整备车间扣车落换驱动,防止了机车走行部重大质量隐患。除此之外他还先后发现机车牵引通风机接线接反、高音风笛断损、齿轮故障等重要质量信息,累计发现各类质量隐患达三百余件,有力的保证了机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四、打破思维,创意开发,数据建模提升“软实力”

  张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努力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三维建模及视频处理软件。在检修车间工作期间,他深知检修工作任务繁重,供新职人员现场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危险系数高,教学形式单一,他决定研究受电弓三维仿真教学软件来解决以上问题。由于受电弓配件繁多,每处细节都需要反复修改,他一点点绘制三维模型,时常忙碌到深夜一两点,目的就是确保每个配件尺寸的契合,每处管线的畅通。为了深入研究机车走行部故障规律,张彬利用建模软件创建轮对驱动所有零部件的三维模型,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将各零部件以1:10的比例打印成模型,最后组装成一个整体。深度还原了轮对驱动各零部件的运动配合关系,通过模型拆解,清晰展现了轴承大小齿轮间的传动关系,为机车故障机理的判断提供了全新的监测分析模式,分析能力大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又进一步。

  随波逐流易,逆流而上难,在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张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没有科班出身的基础,所有软件都是自学,使得他上手极其困难,模型关键点的建立可能只需要一句话的点拨,而他却要花费几个小时的琢磨,但每次的成功,都是他继续进行下去的动力。时常见他与书为伴,沉浸在各种教程里。在创新研究的过程中,比起自费买配件、投装备来说,他的这种创新精神对团队积极向上的引领带动力更值得肯定,对数据分析的前瞻性思考和方向性探索更值得点赞。张彬常说,创新绝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的可能,我们青年同志创业干事有激情,只要我们立足一线,以创新的头脑解决实际问题,就能为中国铁路的事业贡献出青春的力量。

猜您感兴趣

交通运输

张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