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交通运输 > 胡传硕

胡传硕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班组长

  胡传硕,男,198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班组长、船舶钳工高级技师。凭借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用23年的时间,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钳工成长为中国船舶制造领域的工人发明家、技术带头人。胡传硕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精益求精 成就卓越钳工技艺

  2000年,胡传硕毕业后加入了江南造船机装车间,成为一名船舶钳工。初来到江南造船,映入胡传硕眼帘的是一座座高高耸立的塔吊、一排排高大的厂房和一艘艘先进的船舶……这令他倍感震撼,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建功立业的想法也油然而生。

  如果把船比作一间房,钳工的工作就是负责安装“家具”。与普通安装不同,这些“家具”是船舶上的动力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重要部件,而且对于安装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控制在0.06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胡传硕说:“安装位置对船舶的行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失之毫厘,会差之千里。”

  胡传硕白天跟着师父默默学艺,苦活累活抢着干,晚上自学理论知识,查找自身不足。慢慢地,胡传硕的勤思好学逐渐得到了师父和同事的认可,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技艺、经验传授给他。

  2006年胡传硕负责两条液化气船的液货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此类型船舶,而液货系统设备的供应商是德国人,对设备安装和调试的要求非常高。“在拼装设备时,德国供应商看到我们的工具后,便一甩手给摔了。”胡传硕回忆道,当时我们都懵了,后来了解到,在他们眼中,每个安装部位都必须用专用工具。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后,我们从头来过,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完成工作。“他们会拿尺子测量位置,甚至会用纸片进行反复测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设备上共有1000多个管子拼接处,他们用小螺丝放进去试验。”胡传硕说,凭借过硬的实力,我们拼装的设备,全部一次性验收合格。自那之后,双方产生了信任,后续合作也很愉快。

  凭借对工作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胡传硕逐步成长为国内船舶制造业领域的一名优秀的钳工技能带头人。先后参与建造了多型国家重点产品及重点工程项目、“远望”号航天测量系列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自卸船、化学品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在过程中先后自主研制专用工装16项,其中,3项获得国家专利。

  守正创新 研发精密工艺装备

  船舶的设备安装,都有着严格的时间节点。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喜欢手工的胡传硕还根据产品特征搞小发明,设计出配套的精密工艺装备,提高船舶产品制造和“自”造的技术水平。

  在某重点产品首制船主基准平台安装过程中,胡传硕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降低两块面板焊接变形量,要求达到平行度0.3毫米,平整度0.005毫米。胡传硕说,这关系到产品的整体质量,必须切实解决好。但要想解决它并不简单,“焊接时受热凸起的物理现象不可避免。”胡传硕请教了多方后,决定自制特殊工装,将冷却容器和加固设备合二为一。

  正是因为他总是在与高精度“较劲”,对自己一逼再逼,最终耗时一周时间,胡传硕研制出的工装成功保障了基准平台的顺利安装。这意味着,他自制的工装在提高安装精度的同时,还将施工周期缩短了25%,确保了重点项目下水节点的按期达成。如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勤于总结”已成为胡传硕工作的常态。由他独创的“浮态高精度座安装方法”,改变了传统施工工艺,将加改装特装设备的进坞周期由14天缩短至8天,填补了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行业空白,也助力江南造船进一步实现了降本增效。

  甘于奉献 做好班组传帮带

  班组在胡传硕的带领下,多次荣获公司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在某国家重点工程的建造过程中,他严把质量关,带领组员不断摸索,攻坚克难,完成了世界首套特装设备的装机工作。在这期间,他作为现场技术专家,多次前往多家单位进行工艺评定,参与了该套设备装舰工艺的编写,真正意义上推开了该设备装机技术研究这扇厚重的大门。

  某次任务期间,他带领班组成员积极发扬“责任到我为止”的主动作为的精神,参与由多部门联合成立的系统调试团队,并担任多个系统现场副组长,主动对各系统调试情况进行摸底,协助解决现场各类问题,确保了在没有院所技术人员在厂的情况下,各系统调试交验工作依然能够按计划顺利推进。在某重大设备吊装过程中,一举刷新了吊装人员最少、时间最短的历史记录,提升了公司在该型产品建造领域的新高度。

  工作之余,他将自己多年来宝贵的施工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自行编制各型高新产品关键工序标准作业规程10余篇,供公司其他班组、员工学习借鉴,为公司生产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猜您感兴趣

交通运输

胡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