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亦斌老师1969年11月生,1985年就读于富阳新登中学,1996年毕业于
杭州大学(现为
浙江大学)英语系,同年回到新登中学任教英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曾被评为富阳区优秀教师、富阳区先锋党员的冯老师将这份坚守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019年12月24日,冯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0岁。临走前,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留言:“各位亲朋,感谢您的一路相伴与相助!我先下车了。祝您旅途愉快,生活幸福!Baby,never give up cause of the warmth from your everywhere!(中文大意:永远不要放弃,因为温暖无处不在!)”带走冯亦斌的是肠癌,发现时已是晚期。2018年3月,冯亦斌感觉腹部总是涨得难受。但那时正是高考最后的冲刺期,作为高三两个班的英语老师,他觉得如果这个时候去看病,肯定会影响学生们的备考。他每天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九十点,每天4到6节课,上课、备课、解答疑惑……作业批改量也很大,每个班四五十人,一下子改几十人的作业有时候真是改不过来,可他非要当天改完不可。他说今天的作业今天改完,第二天课堂上要讲评。家人同事劝他去看医生,他姐姐还给他挂过好几次杭州医院的号,他说等学生进了考场再到医院去做检查。冯老师来自于一个教师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位教师,从小冯老师和哥哥、两个姐姐在校园长大,后来成家立业,妻子周宇萍也是初中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是冯老师的初心与坚守。他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在平凡中坚守不平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二十七年,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常年担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工作兢兢业业,学校教学任务面临困难时,他常常主动请缨,勇挑重担,比如2017年他就是跨年级授课(同时任高二与高三年级的课)。他热爱钻研英语教学,和蔼生动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课堂上亲切温和、幽默风趣的讲授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课后耐心热情给学生面批作文,常常会有排队的长龙。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冯老师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参加党员志愿服务、到社区慰问老人、平安巡防等他都是最积极的那个。冯老师对同事也非常关心,谁家里有事,让他帮忙代课,他总是没二话。同组的女教师较多,每次到文印室搬资料,冯老师总是组内的“大劳力”角色。对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冯老师总是热情地向他们传授教学经验,给予关心鼓励。他非常孝顺。冯老师的父亲也是教师,去世得早,哥哥姐姐在外地,他把妈妈接到自己家,悉心照顾。妈妈患病的日子,他医院学校家里几处跑,直到2017年母亲去世,老人家走的时候很安详。他是个好丈夫,好爸爸,对爱人温柔体贴,对女儿充满疼爱。虽然由于工作原因,冯老师也常觉得有些愧疚,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她们。冯老师也不止一次跟同事谈起,说自己年轻时啥也没有,结婚都没给老婆买一件像样东西,老婆陪他过了那么多苦日子,一点没嫌弃,还帮他照顾生病的母亲。老人家去世后,冯老师说接下来的寒假暑假,要带着老婆女儿出去玩玩……终于等到高考结束之后,冯老师前往医院查看,以为只是小病拿点药吃吃就行,没想到医院要求其住院,后来被确诊为肠癌。这个消息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坚强的冯老师很快调整了心态,他以巨大的勇气与坚强的求生愿望与病魔展开抗争。在之后的日子里,他连续接受了12次化疗,按照冯老师自己的说法——“就像十万只蚂蚁在撕咬自己。”家人看不下去,让他痛就喊出来吧,他却没有多说,只有紧握床沿栏杆的手指暗暗发力。在承受常人难以忍受之痛苦中,他依然乐观开朗,积极配合医生要求,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多吃多活动,以提高抵抗力。作为一名教师,冯老师心中最牵挂的还是学生。当学校领导老师去杭州医院看望,冯老师开口问的第一句话就是,“(高考)成绩出来了没有,学生考得怎么样?”得知冯老师住院的消息,也时有同学们前来探望。2008届毕业的一批在杭同学在班长王泽彪带领下去医院看望,冯老师见到同学们,流出了热泪,那是欣慰的热泪。同学们的印象中冯老师的课很轻松,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讲课时他“手舞足蹈”, 样子可爱极了,加上他圆圆胖胖的脸,很像动画片《机器猫》里的“大熊”,所以同学们私下给他取了亲切的外号——“大熊”。在与病魔搏斗的艰难日子里,他内心也希望能有学生陪伴,但他又不希望给别人带来麻烦。治疗期间,冯老师在微信上与曾经的99届学生们转达:不要让同学们来看他了,大家各自都是在事业上升期、顶梁柱,不要耽误了大家的工作,在微信上聊聊也挺好的。新登中学高二年级副组长、物理教师陈栋强是冯老师2003届的学生,他去医院看望冯老师,分明看到冯老师眼里噙满泪水,说你们工作忙,来杭州太麻烦,不要来。不影响别人,是他的准则。那时候,学校准备发起教师捐款,他坚决拒绝。2019年上半年,他的病情在靶向药的治疗之后有所好转,他又向学校申请要求回校上班。他姐姐冯丽霞坚决反对,说忙了一辈子,在家歇一歇不好吗?他说,“我一个人在家,感觉就是等死,我在学校有同事有学生,很开心……”听到弟弟这么说,姐姐也只能“放手”了。周喜军校长极力劝他还是回家休养,冯老师说:“我不怕死,我怕孤独。”再三考虑之后,学校为冯老师安排在学校图书馆工作。遇到分书搬书这样的事情,他总是不顾同事的劝阻,乐呵呵地争着干,抢着干。校园,是冯老师一直眷恋的地方。在他看来,“能安安心心工作,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2019年暑假,冯老师病情复发,不得不回到医院。他微信里专门跟周校长请假:这个暑假生不如死,化疗没有效果,肿瘤把吻合口堵死引发多次肠梗阻,吃不下拉不出,疼痛啊,动手术放肠支架才能短暂解决问题。人又瘦了20多斤,躺着骨头痛,站着肚子痛,除了吃止痛药外,有时候痛起来晚上要打4针才能入睡。开学了,特向领导请个假,望批准。虽经多方治疗,无奈最佳时机已过,在与无情的病魔作了顽强的抗争之后冯老师还是离我们而去。冯老师去世后,周喜军校长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一段话:2018年4—6月,因为怕耽误学生高三冲刺,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平凡的老师啊,总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敦厚朴素、敬业勤勉的冯老师在直面生死之际,表现出惊人的坚强、平淡与大局观,还有对亲人、学校、教育与生命无限的眷恋。坚持回来上班、坚持不要捐款、坚持不打扰学校,并对自己无法效力学校而反复道歉。临走还祝福所有人,品德高尚,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党性。冯老师敬业奉献、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和媒体广泛关注。人民日报APP、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富阳日报、富阳电视台、今日头条、腾讯网、潇湘晨报、网易、搜狐网等三十余家媒体先后作了报道。冯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真正含义,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