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师德楷模 > 宋恩波

宋恩波

平原县前曹镇何庄村小学教师

  近两年来,平原县前曹镇何庄村小学教师宋恩波的作息时间表排得很满。早上6点起床,服侍偏瘫的母亲穿衣、洗漱,然后叠被、做饭、按摩、喂饭;七点准时出发,带着母亲去5公里以外的前曹镇何庄村小学;七点半至十一点半、下午一点半至五点,提前到校正常工作,穿插两个大课间,服侍母亲走动;十一点半到下午一点半,中午两个小时最紧张,要开车往返学校、买菜、做饭、喂饭;晚上五点放学后,能喘口气,刷洗攒了一天的碗筷,清扫房屋,服侍母亲按摩泡脚,烧炕睡觉。

  忙碌之余,宋恩波还要考虑母亲的情绪,给她找乐子。“母亲生病后情绪很不稳定,我给她安了网线、调了电视节目、陪她唱歌,只要是能让她高兴,我不怕累。”宋恩波布满血丝的眼睛炯炯有神。

  八旬老母突然患病教师世家一人承担

  现年56岁的宋恩波,1984年毕业于平原师范学校,从19岁开始在前曹镇教书,教学一线奋战了36年。工作中,作为单位最年长的教师,他晚来早走、争做教书育人楷模,但突如其来的一场病情打破了宋恩波平静的生活。

  2019年8月,宋恩波80岁的老母亲王怀梅突发脑梗,左半边身体失去知觉,术后行动不便。宋恩波便搬入独居的母亲那里照顾,却没照顾周全。“一开始我没想带上班的时候带着母亲,但母亲连续两次在家中摔倒,两次骨折,多亏了周边邻居及时告知,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术后的两次骨折,让宋恩波一家人坐在了一起商量对策。宋恩波一家是教师世家。岳父、岳母、妻子、女儿、女婿分别在不同学校任教,且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中坚岗位。

  “因为都太忙了,像我们小两口都是班主任。但当我们提出送奶奶进敬老院的时候,我父亲不愿意,一个是农村有个传统观念,再一个是我爸爸心细,奶奶头发长、指甲长,都能及时清洁,他怕敬老院照顾不周。”宋恩波的女儿宋雅洁告诉我们。

  模范教师带母上学树立榜样不误学业

  一家人商量过后,宋恩波有了“两全之策”——带着母亲去教学。闻听宋恩波的想法,前曹镇何庄村小学校长王功涛有顾虑。“出于安全考虑,开始并不赞同他的想法。但宋老师即便是母亲术后恢复也是早来晚走,每天提前到校,早饭从来都是在学校吃,为年轻教师做了榜样表率,形成了全校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王功涛说。

  在学校的支持下,宋恩涛的母亲被安置在了闲置房屋,并配置了电暖气等生活用品。宋恩涛负责两个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周课程12节,还要兼顾学校其他工作,30多年来一直坚持7点半准时到校。带着母亲上学后,时间更紧张了,但宋恩涛坚持了两年。“母亲照顾我长大,我要保护母亲晚年周全。”他说。

  在宋恩波看来,老母亲照顾家庭倾其所有。“以前家里穷,自从我记事起,我父亲就外出打工了,半年才回家一次。我母亲一个人挣工分养活了我们哥俩和爷爷奶奶。那个时候一个工分才五分钱。不过我母亲一个女人终究挣不满一个人的工。”

  喂鸡卖鸡蛋、种绿豆换麦子、养猪到集市上去卖,王怀梅为了补贴家用,想出了各种办法。在宋恩波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厉的人,经常督促他学习。

  后来,作为十里八乡的高材生,宋恩波考上了平原师范学校,那一年前曹镇只有两人考进了这所学校,宋恩波就是其中之一。王怀梅非常自豪,她说:“儿子终于考出去了。”

  照顾母亲“自学成才”孝老爱亲无怨无悔

  王怀梅自从得病后,情绪一直不稳定。为了照顾老母亲,宋恩波接连解锁了“新技能”。以前不会做的饺子、包子、馅饼,现在轻车熟路,甚至学会了针灸。

  “他以前啥饭也不会做,为了照顾我,他现在什么都会了,总是给我做好吃的,我一开始不愿意去学校,但是他总是挂念着我,也不能安心工作,我才愿意过去。”王怀梅告诉我们,宋恩波将自己照顾得很好,自己反而很内疚。提到儿子,母亲王怀梅抹起了眼泪。

  “我不怕累,只希望母亲好好恢复,一直快乐。”每当母亲难过时,宋恩波总是扬起笑脸,岔开话题。

猜您感兴趣

师德楷模

宋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