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波,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邢台市育红小学德育副校长。赵春波提出“校门以里办教育,校门之外做教化”的特色文明校园创建思路,将文明志愿服务精神与学生思想道德养成结合起来,探索出的“育红模式”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促进了家庭、学校、社区文明共建。曾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奥林匹克杯数学大赛优秀教练员、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国学教育先进个人、邢台市最美教师。
实施情境体验,创新志愿服务
赵春波始终坚持学生思想道德成长应该与生活实际联结、与文明实践联动。基于此,他提出“校门以里办教育,校门之外做教化”的特色文明校园创建思路。他带领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学校位于城市交通要道,校门口南北不足百米设有两个交通岗,且毗邻医院和中学等人流量较大的单位。上下学期间,校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挤满整个马路,近半个小时里车辆进不来出不去,碰撞剐蹭是家常便饭,再加上路边游商小贩阻滞,来往市民和学校师生整个把校园周边当成了“围城”,除了环境脏乱差,人身安全隐患更是让人揪心不已,文明素养更是堪忧。赵春波把问题当课题,将文明志愿服务精神与学生思想道德养成结合起来,积极主动联系交警、城管、特警等各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实施了由党员教师、少先队员、学生家长、交警、城管共同参与的“以爱育爱”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师生、家长共同参与文明志愿服务的形式,在交警等部门支持下,彻底解决学校门口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顽疾,在社会教化上取得显著效益,特别是孩子们在文明志愿服务中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学校德育实践课程,为孩子们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培树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家庭、学校、社区文明共建。
2019年7月5日,学校“以爱育爱”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德育实践教育被邢台市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指挥部命名为“育红模式”向全市中小学推广,为当地文明城市创建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积极探索。
推动课程思政,编撰《汉字绘本》、《信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落实文化自信方面,赵春波以教育者视角进行跨学科探索,提出做一本文化价值普及读本的课程思政发展思路,集结语文、美术、思政等多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分工,编撰刊印了邢台市教育界第一套《汉字绘本》。
赵春波带领团队从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孩子们总是记不住偏旁,书写错乱的实际情况入手,将汉字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组织团队编撰《汉字绘本》。该绘本依托国家统编版语文教材,在低学段教材中选取了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常见的267个汉字,通过查阅《汉字树》、《汉字图解字典》、《汉字王国》等书籍和相关网络资料进行归类编排,以“元元带你读汉字故事”为主线,采用手绘加释义的形式,呈现汉字的演化过程,便于学生辨认字形、明悉字义、知晓读音,同时更加生动全面的全面了解汉字的本意、文化意义、引申义等所蕴含的中华智慧和君子道德。
生动形象的汉字图画、语言亲切的汉字故事讲解,让孩子们愿意与汉字做朋友。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有趣的故事,陪伴孩子知晓读音、辨认字形、明悉字义,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目前《育红小学汉字绘本》已经刊印成册,上下册共500余页,较好地实现了“帮助孩子们认识汉字、了解汉字、使用汉字,为孩子们长远发展筑牢文化根基”的理念战略。
同时,为了让同学们对中华文化,对国家情感更加具象,赵春波提出“家乡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要求,并组织团队编撰了家乡文化读本《信都故事》。将家乡信都的山河、历史、人文、物产、红色精神和发展态势进行全景式呈现,引导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按照知情意行的育人规律,开展课程好思政。
生动党史教育,建构体系发展
今年是建党百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里,赵春波体系化建构出“大德养正,小德养习”的工作布局,打造“鸿蒙思政小剧场”思政品牌工作,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养习教育体系。
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赵春波开创“鸿蒙思政小剧场”阵地。所谓“鸿蒙”者,即传说在开天辟地之前,那种自然的元气状态,是世界万物的原点,是万物生发的基础、根本,这也恰恰是育红“元”文化之教育属性和初心。邢台市育红小学“鸿蒙”思政小剧场通过唱军歌、编儿歌、演故事、颂诗词、画党史、祭英模、做先锋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孩子们在场景中体验、思考、抒发和行动。如,唱军歌——开展“军歌嘹亮 唱得响亮,校园军歌传唱”,把昂扬向上的军歌引入校园,在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进行了报道;画党史——采取剪纸艺术形式将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的红船精神、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一直到抗疫精神、扶贫精神等十六个主题,画在80米长的围墙上。每个主题的选取就是对孩子们的一次洗礼,在创作成剪纸,然后在老师帮助下扫描成电子版,手绘到墙面上,然后在讲述自己创作的过程,整个画党史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课程资源,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靓丽又坚实的品牌工作。
小学阶段,养习教育是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赵春波提出,养习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要吸引人,道理和内容要说服人,也就是要特别重视形与质的融合,他带领团队建构出“物放有序、排队行走、彬彬有礼”的养习三大纪律和“写字,从握笔开始;读书,从捧书开始;学习从静心开始;做事,从专注开始;行为,从规范开始;交流从倾听开始;生活,从打理开始;人生,从反思开始”红精灵公约八项注意。德育团队逐步推进具体工作,先是将一学年中每月设置养习主题,做到一直六年级螺旋上升,梯度成长。同时,原创“文明入校歌”、“文明如厕歌”养习儿歌,把学生平时养习难点用浅显押韵的语言,配上快板的形式,利用校园广播渠道进行育人环境营造,收到立竿见影效果。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