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八年的减法刚参加工作时立志成名师——要做研究性教师,要做学术性作家;要去某地作报告,要在某刊发文章;三十岁内成名,四十岁前成家……现实是,“公主心,丫鬟命”。囿于资质贫乏,加之俗务缠身,虽有几多努力,也不过是“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所谓理想,成了痴想!彼时语文课,备课不可谓不用心,文本研读求深,话题拓展求广,主旨探求求新,作文立意求奇……课堂好不热闹有趣,而学生成绩往往惨淡。上课得意洋洋,考试心冷如灰。原因者何?既因经验,也因心理;既因学识,也因理念。经验不足——以为教师的教,等于学生的学;心理卑怯——怕学生觉得语文这个老师不会读,不能讲;学识匮乏——在对鉴赏、写作的专业研究与学生素养提升间做不到无缝对接;理念落后——老师既当导演,也当演员。挫败在所难免!职业定位成名成家本不坏,即使“痴人说梦”亦无罪。做“痛苦的人”是生活、工作的积极选择。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读、写、说的能力,必须在此种目标的指引下达成。读写说的能力高超,成名成家水到渠成。教师在语文课上身兼导演、演员,也非一无是处。要想演得出彩而圈粉,也需冬三九夏三伏地唱练做打;于学生,活色生香的“表演课”也为他们打开一扇文学文化之门。但此非最佳,更非唯一。欲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并能对付应试,教师还是要把舞台让出来,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体,才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
猜您感兴趣
师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