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师德楷模 > 柯晴华

柯晴华

武汉七一中学历史老师

  柯晴华,武汉七一中学历史老师。

  柯晴华老师是七一中学政史地生组教研组长,区历史学科带头人,江岸区中学历史学会理事并担任副会长和副秘书长,担任区初三历史中心备课组组长。省历史学会会员。

  该老师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在24年的历史教学中,不为名利所惑,坚守小学科阵地,不忘历史教师的社会责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自己的视角关心社会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努力做到减负增效。在历史课堂里,永远是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激发学生历史的兴趣,从生活中走进历史,在历史中思考现实社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同行的尊敬。

  【主要事迹】

  在1992年-1995年担任班主任三年的时间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管理学生和服务育人放在首位,认真做好各项班级管理工作,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中考取得了好成绩。

  自2000年历史开始中考以来,一直从事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一线连续工作了13年,长期超负荷工作,一直带7-8个毕业班,每年中考合格率均为100%,优秀率在96%以上。每年的中考成绩均居全区前列。善于动老筋,想办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加重学生课外的学习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1997年开始担任武汉市七一中学政史地教研组组长至今,在10多年的经营下,培养出一支实力强大的团队。该组教师思想过硬,安贫乐道,勤奋工作,敢于拼搏。2001年获区优秀教研组。2008年区三优比赛获政治历史示范组。2010年获区政史地先进教研组称号。带领政史地教研组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为本组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在全国、省、市、区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有13人,区级学科带头人有5人。在市区教研组中,教师整体实力占有明显的优势。

  2002年4月以来,成为江岸区中学历史学会理事并担任副会长和副秘书长,一直担任初三中心备课组组长,协助教研员搞好本区初中历史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全区作教材教法指导和初三中考的知识梳理工作。06年负责组织安排全国历史与社会优质课会场的布置和接待工作。担任07年和08年武汉市中考历史阅卷组的大组长,圆满高效地完成中考阅卷工作。

  【优质课方面】

  1、1999年获湖北省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2、1996年获武汉市七一中学第三届电教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3、1997年获武汉市七一中学四项技能比赛二等奖

  4、1999年获武汉市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5、2000年获武汉市七一中学电教优质课比赛特等奖

  6、2010年5月在全区上历史复习备考示范课。

  【竞赛成绩】

  1996、1997和1998年连续三年辅导学生参加武汉市初中历史知识竞赛,获得的一等奖占全市前三名,全区第一名。并获优秀辅导员称号。

  【指导青年教师教学情况】

  1、2003年指导过解放中学龙涛老师上市级公开课《三次工业革命》,获专家好评。

  2、2006年12月指导彭君红老师上《草原风情》,获全国首届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3、2006年12月指导罗浩老师上校优质课比赛《第二次世界大战》,获一等奖。

  4、2005年3月在区初三历史教师中作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专题报告,受到好评。

  5、2007年指导冯霞老师上《新文化运动》,获全省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6、2007年指导邓丹丽老师上全市初三历史教师研究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获专家好评。获市一等奖。

  7、2010年指导李兰婷老师上全区历史优质课比赛《看不见的手》,获区一等奖。

  8、2011年指导81中黎赟老师在全市全省说课比赛《洋务运动》,获市、省一等奖。

  这些优质课都凝聚着柯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对年轻教师的试教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修改意见,和他们一起走访名师,一起查资料,一起做课件,为每一句话反复推敲,为培养年青教师不余遗力,甘当人梯。

  【教案设计】

  1、2000年教案设计《春秋五霸》被人民教育出版选用并出版,现在人教社的网站上。

  2、1996年教案设计《两汉的和战》获区一等奖。

  3、2000年教案设计《“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获市三等奖。

  4、2006年教案设计<古代世界文明的传播>获市二等奖

  5、2010年教案设计《人权问题孰是孰非》获市一等奖

  6、2011年教案设计《整体世界最终形成》获省二等奖

  【课题研究】

  1、2002--2004年承担武汉市教科研课题《初中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研究》,作为武汉市七一中学课题组成员,此项课题获武汉市科技创新成果。

  2、2004-2006年参与湖北省教科研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通过专家评审并结题。

  总之,该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地奉献。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矛盾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想办法,动老筋,用勇气和智慧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成长为一名大家尊敬和信任的骨干教师。

    猜您感兴趣

    师德楷模

    柯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