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荣,武汉七一中学数学老师。
追忆往事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在杨光荣老师从教的三十个春秋里,你会发现他令人难忘的某一个瞬间,其实也就是对他教师人生的一次诠释。当这一缕缕轻风掠过心灵的时候,我们不禁审问、感怀、确认,心中充满温润无比的爱。
“这就是实力啊”
2009年冬天,“武外在线”聘请杨老师上课。这是不一样的课堂,这个课堂里没有学生,只有杨老师和摄影师。原来,这是要刻录光碟向全国发行,还要上网接受亿万大众的点击。杨老师在录像之前精心地备课,然后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反复试讲,又请专家听课挑毛病。录像完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放一遍,看看哪里不行再重来。”
2011年秋天,江岸区和黄石市进行“同课异构”的交流活动。上午,黄石的老师先上了课,下午第一节课就该杨老师上场了。中午,黄石方面作为东道主宴请江岸一行。在众人推杯换盏的当儿,杨老师早已来到了上课的教室,反复调试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前的最后准备。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靠在教室走廊的栏杆上闭了会眼,让疲劳远去,让精神回复。上课结束之后,黄石的教研员在评课时十分感慨地说:“杨老师给别人的学生上课就像给自己的学生上课,而我们的老师给自己的学生上课就像给别人的学生上课,这就是实力啊……
2004年秋天,在中南财大的礼堂里,来自全省的精英齐聚一堂,观摩名师授课,杨老师受邀前去授课。上课一结束,人们情不自禁地全体起立鼓掌认可,许多人奔上台来询问杨老师的联系方式,更有曾经受杨老师指导的年轻人挤上前来只为说一句:“杨老师,您还认识我吗?我是XX。”
岁月无痕,省内省外、全国各地,到处都能寻访到杨老师课堂教学的风采。
“真是运气好”
2010年春天的一个周日,在武钢三中正进行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那时,杨老师班上的学生才上初二。而这样的大赛,一般只有初三的尖子生才有实力参加。这次,杨老师班上的学生也参加了。一大早,杨老师从汉口那么远的家里TAXI赶到考场,见了学生就用力地握手,热情地鼓励;见了家长就讲该生的优秀。一时间,家长和学生迅速围到杨老师身边,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别的家长和考生见到此情此景真是羡慕不已。杨老师一直守到学生出场,回家已是下午了。尽管这样的赛事是不要求老师陪同的,但在杨老师眼里,学生永远排在第一位。他辅导学生的资料市场上是买不到的,全部是自编的。有时,为了编一个内容就要读好几本资料。正是这种重视和付出,当年,他的学生有12人获一等奖,8人获二等奖,把初三年级也甩在了后面。
初二时尚且如此,初三时更是势不可挡。人们都知道,在全国各种赛事和中考中,杨老师的学生永远都是最“牛”的。
2011年8月,杨老师受派到华东师大培训。当时,他所带的毕业班已在假期补课。杨老师临走前开了班委会,详细安排了工作,并与班长约定每天晚上8点打电话询问当天的情况;还与全班同学约定,如果大家在家里好好学习,不出大问题,回来的时候会给每一位同学带礼物。为了这两个美丽的约定,师生都付出了很多。杨老师回来的时候,给每个同学带了他们最爱吃的糕点和最喜爱的纪念品。看见学生们幸福地分发礼物,杨老师的眼里充满了爱怜。学生吃完了糕点连包装都舍不得丢,说要珍藏起来。像这样的时刻还是很多的,每逢重要活动结束总结表彰时,每逢新带的初一学生过“六一”时,杨老师都会自掏腰包。学生有时就说:杨老师就像慈爱的父亲。
2012年9月底,学校开运动会,杨老师首先自捐壹佰圆提议给班上的仪仗队租服装。在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后,他带领几个学生来到专门出租服装的地方,把所有的门店都看了个遍。反复挑选,反复试穿,并亲自为男生试服装。带到学校之后又不厌其烦地几经调换。运动会那天,他的班上简直是“星光灿烂”。好几个家长来校给孩子录像,没有设备的家长还请别人刻录光盘,孩子们欢呼雀跃。有的家长无比兴奋地说:“上了杨老师的班,直是运气好。”孩子们和家长都把这当作人生的美好时刻去记忆。每年的大型活动,杨老师班上总是闪亮登场,他总是抓住所有机会让学生展示最美好的自我,让他们在记忆中留下甜美的瞬间。
“心里有了依靠”
在统考阅卷的现场,负责人问杨老师,“您怎么来了?不是让派年青人来吗?”杨老师说:“他们都有事,就我来吧。”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杨老师总是派自己来。
在学校集体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分派“分析”、“出卷”、“探究”等一些事宜。当大家表现出困扰时,杨老师总说:“就我来吧”,像这种麻烦事杨老师总是派自己来。
在学校有许多突击性的任务下来之时,别人唯恐躲之不及,而杨老师总是挺身而出,“我来吧”。没有抱怨,没有逃避,没有炫耀,只有合作,真心实意的合作。
中考结束了,老师们相约出去透透气。听说杨老师不去,好几个老教师就准备放弃行程。当确认杨老师会去的信息后,罗老师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的心里有了依靠。”杨老师不是最身强力壮的,但他是最主动替人手拿肩扛的;杨老师不是最富有的,但他是最慷慨解囊为人奉献的;杨老师不是工作最轻松休闲的,但他是最“多管闲事”的。他没有任何人交给他的“负责”的头衔,但关照别人,先人后已是他的习惯。
“国培计划”的年青教师分到他的名下,他首先是询问别人的困难,尽可能帮人解决;再针求别人的意见,了解别人的需求;然后把自己的方案提出来逐一沟通,努力让别人多受益,少受罪。他们在离开的时候十分真诚地说:“杨老师真是个好人啊!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学上的宝贵财富,更有做人的优良品性啊!”
记忆是最好的老师,当这些零星的片段清晰地回放在眼前时,我们不由得心潮难平,那么我们不妨列出一个清单,仔细地盘点一下杨老师近五年的感人事迹,也许我们会渐渐地平静下来,变得清醒、感恩,心中充满温润无比的爱。
一、各种荣誉
1、2007年~2012年 连续五年度考核为优。
2、2007年
①获江岸区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称号;
②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③被授予“江岸区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
3、2008年 获江岸区“优秀区管专家”的称号;
4、2009年
①被评为“江岸区优秀共产党员”;
②获“武汉市优秀教师”称号。
5、2010年 被评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
6、2011年 作为江岸区数学唯一代表应邀到黄石西塞山区讲课,被西塞教育局授予“课堂教学授课专家”。
7、2012年
①被江岸区教研室聘为“2012年青少年数学国际城市邀请赛江岸区集训队教练员”;
②被评为“江岸区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二、媒体报道
1、2008年4月2日,《楚天金报》,“跳级生是全才抑或数学专才”;
2、2009年5月20日,《长江日报》,“这个数学尖子样样行”;
3、2009年7月6日,《长江日报》,“百余学生难舍‘怪’老师”;
4、2009年9月7日,《长江日报》,“江岸区优秀教师代表”;
5、2010年8月24日,《武汉晨报》,“初中生如何翻过‘分水岭’”;
6、2012年7月3日,《武汉晨报》,“初中三年全班勤工俭学攒下千元,捐助‘宝贝援救行动’”;
7、2012年7月3日,《长江日报》,“优秀班级留下别样‘青春印记’”。
三、展示课及专题报告
1、2009年4月20日,在江岸区特级教师讲习班上为全区骨干教师献课《线段大小的比较》;
2、2011年受邀赴黄石为城区中学教师上示范课《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2009年为全校教师讲座《学习新课标,让‘教’为‘学’服务》;
4、2010年8月受《武汉晨报》邀请,在线讲座《如何智慧引领孩子渡过初二分水岭》;
5、2012年7月为沌口开发区初中教师讲座《对课堂导入活动的思考》。
四、辅导教师
1、2007年 辅导七一中学青年教师张润忠,参加区优质课竞赛获壹等奖;
2、2011年 辅导武穴市参加“国培计划”的两名青年教师一个月;
3、2012年,参加七一中学“师徒结对”活动,承担了一名青年教师的班主任辅导工作和一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辅导工作;
4、2012年10月 辅导“国培计划”来校学习的一名青年教师。
五、教学效果
1、2007年~2012年,每学期统考居同类班级之首;
2、近五年所带两届毕业班,2009年中考年级第一;2012年中考年级第一;
3、2007年辅导学生竞赛,全班国家级有13枚金牌,5枚银牌,10枚铜牌;省级奖牌17枚;
2008年辅导学生竞赛,全班国家级有15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
2009年全国初中联赛全班有24人获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
2010年辅导初一学生参加竞赛,全班56人竟有53人获奖;
2011年辅导初二学生参加全国竞赛,有12人获一等奖,8人获二等奖。
4、2012年中考,有7名学生网招,全班55人,有54人上省级示范高中指令线,在全校列第一。
猜您感兴趣